脾約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脾約   病名。爲脾虛津耗、腸液枯燥所致大便艱澀的病證,亦爲形成便祕的原因之一。出《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約,有約束之意;脾約者,指脾津耗損,影響大便的排出。成無己注:“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致小便數、大便難,與脾約丸”(見《註解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祕結源流》:“脾約,液枯證也。仲景論陽明傷寒,自汗出,小便數,則津液內竭,大便必難,其脾爲約,脾約丸主之。蓋液者,肺金所布,肺受火爍,則津液自竭,而不能行清化之令,以輸於脾,是肺先失傳送之職,脾亦因爽轉輸之權,而大便有不燥結者乎?但仲景以脾約丸主之。……當大便後或東南人虛羸,恐雖熱甚,而偶誤服此,必脾愈弱而腸愈燥也。故本病只宜以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爲上。宜當歸潤燥湯、蓯沉丸、潤腸丸。”參見大便祕結、陽明病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