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2015年11月07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牛蒡子

概述

牛蒡子爲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別名

惡實、大力子、牛子、鼠粘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果實[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主產東北及河北、浙江[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植物形態

二年生在形草本,高1~2m。莖直立,帶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叢生,大形,有長柄;莖生葉廣卵形或心形,長40~50cm,寬30~40cm,邊緣微波狀或有細齒,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總苞球形,總苞片披針形,先端具短鉤;花淡紅色,全爲管狀。瘦果橢圓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剛毛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於溝谷林邊、荒山草地中;有栽培。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浙江。

採製

秋季採收成熟果序,曬乾,打下果實。生用或炒黃用。

性狀

瘦果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着生面較淺。果皮硬,子葉兩片乳白色,油質。無臭,味苦後微辛而稍麻舌。

性味歸經

辛、苦,寒[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入肺、胃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功能主治

疏風,透疹,利咽,消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治風熱感冒,咳嗽,疹出不暢,咽喉腫痛,蕁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癰腫瘡毒[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運用

牛蒡莖葉:煎湯當茶飲治乳癰[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化學成分

本品含牛蒡苷(Arctiin)、異牛蒡酚(Isoarctigenin)、牛蒡酚(Lappaol)A、B、C、D、E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藥理作用

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水浸劑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提取物能降低大鼠血糖[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牛蒡苷能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使動物產生驚厥,呼吸衰竭;對運動神經及骨骼肌呈麻痹作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

牛蒡子藥典標準

品名

牛蒡子

Niubangzi

ARCTII FRUCTUS

來源

本品爲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序,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乾。

性狀

本品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較淡。果皮較硬,子葉2,淡黃白色,富油性。氣微,味苦後微辛而稍麻舌。

鑑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內果皮石細胞略扁平,表面觀呈尖梭形、長橢圓形或尖卵圓形,長70~224μm,寬13~70μm,壁厚約至20μm,木化,紋孔橫長;側面觀類長方形或長條形,側彎。中果皮網紋細胞橫斷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具細點狀增厚;縱斷面觀細胞延長,壁具細密交叉的網狀紋理。草酸鈣方晶直徑3~9μm,成片存在於黃色的中果皮薄壁細胞中,含晶細胞界限不分明。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細小簇晶,並含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於,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及對照藥材溶液各3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水(40:8: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不得過9.0%(附錄ⅨH第一法)。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K)。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一水(1:1.1)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80nm。理論板數按牛蒡苷峯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牛蒡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約45m1,超聲處理(功率150W,頻率20kHz)20分鐘,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牛蒡苷(C27H34011)不得少於5.0%。

牛蒡子飲片

炮製

牛蒡子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性狀、鑑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炒牛蒡子

取淨牛蒡子,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氣。用時搗碎。

本品形如牛蒡子,色澤加深,略鼓起。微有香氣。

檢查 

水分 同藥材,不得過7.0%。

鑑別、檢查

(總灰分)同藥材

含量測定

同藥材。

性味與歸經

辛、苦,寒。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於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

6~12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