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牡蠣丸

處方

牡蠣粉30克 阿膠22.5克(搗碎,炒令黃燥)當歸22.5克(銼,微炒)芎藭22.5克 續斷22.5克 鹿茸22.5克(去毛,塗酥,炙令微黃)乾薑22.5克(炮裂,銼)代赭30克 赤石脂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銼)

製法

上藥搗羅爲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腎養血,斂血固衝。治婦人血海虛損,月水不斷。

用法用量

空腹時,以溫酒送下30丸。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

《仁齋直指》卷十:牡蠣丸

處方

圓白半夏30克(湯洗十次,每個作2片,以木豬苓去皮60克爲粗末,同半夏慢火炒黃,放地出火毒一宿)

製法

上藥半夏末,用木豬苓末煅過,與牡蠣粉30克同研爲細末,以山藥糊爲丸,如梧桐子大,留木豬苓養藥,瓷器密收。

功能主治

治精氣不禁,白濁夢遺。

用法用量

每服刃丸,用茯苓煎湯送下。

摘錄

《仁齋直指》卷十

《聖惠》卷九十八

方名

牡蠣丸

組成

牡蠣粉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令幹),磁石1兩(燒,醋淬7遍,細研,水飛過),山茱萸1兩,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沉香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懷香子1兩,丁香1兩,石斛1兩(去根,銼),乾薑1兩(炮裂,銼),巴戟1兩,桂心1兩半,檳榔1兩半,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1兩(酒浸7遍,焙乾微炒)。

功效

暖水髒,益元氣。

主治

虛損,小便滑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漸加至40丸。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棗肉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七

方名

牡蠣丸

組成

牡蠣2兩(燒爲粉),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狗脊1兩,白龍骨2兩(燒過),椒紅1兩(微炒),澤瀉1兩,韮子1兩(微炒),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2兩(酒浸1宿,颳去皴皮,炙令幹)。

主治

膀胱虛冷,腎氣衰微,小便滑數,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七十二

方名

牡蠣丸

組成

牡蠣粉1兩,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當歸3分(銼,微炒),芎3分,續斷3分,鹿茸3分(去毛,塗酥炙令微黃),乾薑3分(炮裂,銼),代赭1兩,赤石脂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

婦人血海虛損,月水不斷。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直指》卷十

方名

牡蠣丸

組成

圓白半夏1兩(盪洗10次,每個作2片,以木豬苓去皮2兩爲粗末,同半夏慢火炒黃,放地出火毒一宿,不用木豬苓),煅過厚牡蠣粉1兩。

主治

精氣不禁,白濁,夢遺。

用法用量

留木豬苓養藥,瓷器密收。每服30丸,茯苓煎湯送下。

製備方法

同爲末,以山藥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衛生家寶》

方名

牡蠣丸

組成

石亭脂(研,生用)、牡蠣(用醋浸少時,生用)、青鹽、龍骨(真者,飯上蒸1次)各等分。

主治

中年以後,腎氣虛冷,夢遺泄精,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鹽酒送下。見效即住服。

加減

中年以下,去石亭脂。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青鹽打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方名

牡蠣丸

組成

牡蠣(火煅)3分,獨活(去蘆頭)3分,狗脊(去毛)3分,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龍骨半兩。

主治

膀胱虛寒,小便數。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