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藥典標準

中藥名稱

麻仁丸

拼音名

Maren Wan

性狀

本品爲黃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鑑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石細胞淡黃色至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
  石細胞橙黃色,貝殼形,壁較厚,較寬一邊紋孔明顯。
  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
  草酸鈣簇晶直徑18~32μm ,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數個簇晶。
  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組織中。
  油細胞圓形或橢圓形,含棕黃色油狀物。
  (2) 取本品2.5g,研細,加乙醚1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至約5ml,作爲供試品溶液。
  另取枳實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1ml 的溶液,作爲枳實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大黃對照藥材0.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5ml 蒸乾,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鹽酸1ml,置水浴中加熱30分鐘,冷卻,用乙醚振搖提取兩次,每次20ml,合併乙醚液,蒸乾,殘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爲大黃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厚朴酚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兩種對照藥材溶液各4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 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處方

火麻仁 200g 苦杏仁 100g 大黃 200g枳實 (炒) 200g 厚朴 (姜制)100g 白芍 (炒)200g

製法

以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大黃等四味粉碎成細粉,再與火麻仁、苦杏仁摻研成細粉,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30~40g 與適量的水,泛丸,乾燥;或加煉蜜90~11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檢查

除水蜜丸的溶散時限檢查應在 2小時內溶散外,其他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潤腸通便。
  用於腸燥便祕。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1~2 次。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

密封。

麻仁丸說明書

藥品類型

中藥

藥品名稱

麻仁丸

藥品漢語拼音

藥品英文名稱

成份

性狀

作用類別

適應症/功能主治

潤腸通便。用於腸熱津虧所致的便祕,症見大便乾結難下、腹部脹滿不舒;習慣性便祕見上述證候者。

規格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1~2次。

禁忌

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6.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理作用

備註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景嶽全書》卷五十五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芝麻4兩(研,取汁),杏仁4兩(去皮尖,研如泥),大黃5兩,山梔10兩。

主治

大便祕結,胃實能食,小便熱赤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入麻汁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大麻仁(研如膏)1兩半,大黃(銼,炒)1兩半,葛根(銼)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1分,芒硝(生鐵銚子內炒幹,紙裹,黃土內窨1宿,研)1兩1分。

主治

腹內壅閉,大便不通,氣喘息促。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飲送下,至晚再服。

製備方法

上三味爲末,與芒硝、麻仁同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大麻仁(研)2兩,木香3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大黃(銼,炒)1兩,惡實(炒)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

乳石發動,癰腫發背,及臟腑澀滯。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水送下。未效,加至30丸。

製備方法

上除麻仁外,爲末,入麻仁研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楊氏家藏方》卷四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麻仁1兩(別研),杏仁(去皮尖,麩炒)2錢半,枳實(去瓤,麩炒)半兩,白芍藥半兩,黑牽牛1兩7錢半(微炒)。

主治

大便祕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溫熟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滴水爲丸,如梧桐子大。

《傷科補要》卷三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歸尾、大黃、麻仁、羌活、桃仁。

功效

潤腸養血。

主治

血燥便閉。

用法用量

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產育寶慶集》捲上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麻仁(研)半兩,枳殼(炙)半兩,人蔘半兩,大黃半兩。

主治

產後血水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大便祕澀,腹中悶脹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湯送下。未通,加丸數。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①《產育保慶集》陳言評曰:產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去血過多,髒燥大便祕澀,則固當滑之,大黃似難輕用,惟蔥涎調蠟茶爲丸,復以蔥條下之,必通。②《濟陰綱目》:產後固不可輕用大黃,然大腸祕結不通或惡露點滴不出,不得大黃以宣利之,勢必不通,但利後即當以參、耆、白朮、甘草及芎、歸等藥大劑調補之。不然,元氣下脫,後將不可救矣。

《靈驗良方彙編》卷下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麻仁、人蔘、枳殼、杏仁。

主治

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傳送,大便祕結。

用法用量

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博濟》卷二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麻仁4兩(先以溫水浴,懸在井中5日,令生芽,日曬,退皮取仁),大黃4兩(2兩蒸,2兩生用),白檳榔1兩(半煨半生),山茱萸1兩半,薯蕷1兩半,官桂(去皮)1兩半,車前子1兩半,枳殼(麩炒)1兩半,防風1兩半,羌活1兩半,木香2兩,菟絲子1兩半(酒浸1宿後,炒黃),郁李仁4兩。

功效

順三焦,和五臟,潤腸胃,除風氣。

主治

三焦不和,臟腑虛冷,胸膈疰悶,大便祕澀。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臨臥溫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潔古家珍》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枳殼(麩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減半。

主治

風祕,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食前溫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二十九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大麻仁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木香半兩,檳榔1兩,柴胡1兩(去苗)。

主治

虛勞氣壅,大便祕澀,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二十三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大麻仁3兩,羚羊角屑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芎1兩,木香1兩,鱉甲2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獨活2兩,檳榔2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尖,微炒),牽牛子2兩半(一半微炒,一半生用)。

主治

大腸風熱祕澀,氣壅悶。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以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莧菜。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五三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大麻仁1升,黃芩2兩。

主治

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

用法用量

含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方出《肘後》卷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大麻子1升(搗),黃柏2兩(末)。

主治

連月飲酒,喉咽爛,舌上生瘡。

用法用量

服之。

製備方法

上以煉蜜爲丸。

附註

《普濟方》用法: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芡實大。每服一粒,含化。

《聖惠》卷五十八

方名

麻仁丸

組成

大麻仁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兩,檳榔1兩。

主治

大便難,五臟氣壅,三焦不和,熱結祕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生薑湯送下,晚再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