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礬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處方

五倍子250克(炒黑)綠礬120克(薑汁炒白)針砂120克(醋炒紅色)神曲250克(炒微黃色)

製法

上爲細末,生薑汁煮紅棗肉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黃腫病。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溫酒下。不能飲酒,米湯下亦可。

注意

服藥後,終身忌食蕎麥麪,犯之再發難治。

摘錄

《醫學正傳》卷六引《集驗方》

方出《醫學綱目》卷二十一引《得效》,名見《醫統》卷十八

方名

綠礬丸

組成

綠礬6兩(以米醋鐵勺內炒7次,幹爲度,放地上出火氣),南星1兩(咀炒黃色),曲1兩(炒黃色),大皁角1斤(鐵鍋水煮爛,操出濃膠,濾去渣,淨汁入鍋,加棗肉,再熬成濃膠和前藥用),紅棗6兩(蒸,去皮,撥入皁角膠內用)。

主治

黃胖。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清晨下牀用薑湯送下,夜臥上牀再服。如身上發紅斑,急煎棗湯解之自愈。

製備方法

上前三味爲細末,和入皁角及棗膠內搗勻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油膩煎炒。

《聖惠》卷六十

方名

綠礬丸

別名

溫腸丸

組成

綠礬4兩,白鹽1兩,硫黃1兩,附末1兩。

主治

積年腸風下血,面色萎黃,下部腫疼,或如鼠奶,或如雞冠,常似蟲咬,痛癢不息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暖生地黃汁送下。當日瀉血便定。1月全除根本。

製備方法

綠礬搗碎安瓶子內,以瓦子蓋口,用大火燒一食間,候冷取出,細研如粉;更用白鹽、硫黃合研,再入瓶內,準前燒一食間,候冷取出,研令極細;入附末,都研令勻,用粟米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溫腸丸(《普濟方》卷三十八)。

《續名家方選》

方名

綠礬丸

組成

蜀椒10錢,綠礬(燒紅)6錢,棗肉6錢,胡桃(去核)6錢。

主治

黃胖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平胃散煎汁送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糊爲丸,如赤豆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