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 2015年08月24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口渴爲渴之俗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7. 。出《黃帝內經靈樞·五味》。

自覺口咽乾燥之症狀·渴

渴指自覺口咽乾燥之症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多因肺胃有熱,津耗血少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也可因水溼、痰飲、瘀血阻滯,或脾虛不運,或腎陽虛衰不能化氣,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熱者,渴喜冷飲,便祕溺赤,苔黃脈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清熱瀉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選用麥門冬飲子、白虎湯、承氣湯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津液虧耗者,咽乾口燥,煩熱升火,舌幹少津[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養陰生津。用六味地黃丸、增液湯、五汁飲等,熱戀傷陰者,可用連梅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血虛者,多見於大失血及產後,頭暈目花,面白脣淡,舌質淡,脈芤[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補血益氣,用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水溼停留者,渴不欲飲,胸悶納呆,腹脹肢腫,小便不利,苔膩脈濡[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祛溼利水,用胃苓湯、五皮飲等;痰飲內停者,口渴胸悶,短氣,吐痰涎,心下悸,或嘔吐、反胃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溫陽化飲,用小青龍湯、苓桂術甘湯、半夏茯苓湯等。瘀血內阻者,口渴而但欲嗽水不欲咽,脣萎,脣紫,脈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活血祛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用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脾虛不運者,口渴而稍飲即止,或喜熱飲,四肢睏倦,脈弱無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健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用七味白朮散、春澤湯等;腎陽虛衰者,口渴欲飲,飲一、二口即厭,或水入即吐出,惡寒肢冷,嗜臥,脈細[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治宜溫陽補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用金匱腎氣丸、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等。口渴頻飲,多食多尿者,爲消渴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消渴亦作痟渴。出《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爲消渴病一種。以口渴,尿少爲主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夫痟渴者,爲雖渴而不小便也。”

口咽乾燥而欲飲之症·渴

渴指口咽乾燥而欲飲之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景嶽全書·傳忠錄》:“凡病人問其渴否,則曰口渴。問其欲湯水否,則曰不欲……此口乾也,非口渴也。”

口乾爲症狀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 。出《黃帝內經靈樞·熱病》。指自覺口中乾燥少津但不欲飲水之症。《景嶽全書·傳忠錄》:“凡病人問其渴否,則日口渴。問其欲湯水否,則曰不欲。蓋其內無邪火,所以不欲湯水,真陰內虧,所以口無津液,此口乾也,非口渴也。”口乾多因陰虛津少,或氣虛陽弱,津液不承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 。陰虛津少者,治宜養陰生津,用六味地黃丸、增液湯、五汁飲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 。氣虛陽弱者,治宜益氣溫陽,用七味白朮散、小建中湯、金匱腎氣丸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