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癌 2012年08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類

腫瘤科,口腔科

疾病概述

口底癌指發生於口底黏膜的鱗癌。口底是位於下牙齦和舌腹面之間的新月形區域,組成口腔的底部。口底粘膜覆蓋下頜骨肌及舌骨舌肌上面,後部和扁桃體前柱下基部粘膜及舌側緣粘膜相連接,前面則被舌繫帶分爲左右兩側。頜下腺導管開口於舌繫帶旁的口底粘膜,粘膜下爲舌下腺。

臨牀表現

口底粘膜癌的好發部位是舌繫帶旁的前部區域和相當於第一、二磨牙的側部區域,兩者在臨牀表現上略有不同。

口底癌除向深面舌下腺及各組肌肉、舌體侵犯外,還可向下頜骨侵犯。

口底癌的治療原則:

我們採取中醫藥的標本治療方式,辨證論治,發揮祖傳祕方特點,有明顯疼痛者,一般即日見效。一般西醫採取手術和放射治療,但往往容易復發,建議手術放射治療後,採用中醫手段綜合治療。

症狀體徵

口底癌以發生在舌繫帶兩側的前口底爲常見,局部可出現潰瘍或腫塊。由於口底區域不大,極易侵犯舌繫帶而至對側,並很快向前侵及牙齦和下頜骨舌側骨板;進一步侵入骨松質後,可時下前牙發生鬆動,甚至脫落。向後侵犯,除波及後口底外,還可深入舌腹肌層。晚期向深層侵犯底諸肌羣。口底癌,特別是前口底癌極易發生雙側頸淋巴結轉移。最易侵及的是頦下及下頜下淋巴結,後期則多轉移至頸深上羣淋巴結。

診斷檢查

與舌癌一樣,口底癌的觸診,特別是雙手合診十分重要,可通過觸診瞭解腫瘤的性質和實際侵潤部位。若需明確有無骨質破壞,可攝X線片以協助診斷(早期以拍咬牙合片爲宜,晚期則可選用曲面體層片)。早期口底癌的預後較好,晚期較差。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世紀70年代的隨訪資料,10年生存率爲50%。20世紀80年代資料,5年生存率爲61%左右。

治療方案

原發竈的處理

鑑於口底癌易早期侵及下頜舌側牙齦及骨板,故在切除口底原發竈時,常需一起行下頜骨牙槽突或方塊切除術。

轉移竈的處理

口底癌的頸淋巴轉移率與舌癌相似,在40%左右,國外報告高達70%恩。一般也考慮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

放射治療

早期口底癌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均可取得較好效果,中、晚期口底癌則用放射治療加手術、放射治療聯合化療的綜合治療。

禁忌證:

1.全身情況差或伴有其他臟器的功能障礙者。

2.局部有嚴重壞死、感染及出血者。

3.局部腫瘤廣泛外侵併伴有氣道梗阻者。

準備:

1.向患者說明治療的目的和治療效果,交待注意事項,以獲得病人的積極配合。

2.術前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每日3次,口腔感染嚴重,應延期治療。

3.常規檢查血象,給予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

4.術晨應禁食,有假牙應取出,插鼻飼管。

5.備齊搶救藥品和器械。

方法:

1.放射線選擇 原發竈放射治療常選用高能X射線、60Co γ射線。

2.照射範圍 包括口底病變區及引流區淋巴結。

3.劑量

(1)體外放射治療加組織間插植治療:適用於腫瘤病竈侷限於口底未累及舌腹面者,先體外照射DT 40~50Gy/4~5周,休息2周後行組織間插植治療。

(2)術前放射治療:對口底癌伴頸淋巴結轉移者,可行術前照射原發竈及頸淋巴結轉移竈,腫瘤量DT 45~55Gy,然後行外科手術。也可以先手術,術後放射治療(術後放射治療參照本節“舌癌的放射治療”)。

(3)單純體外放射治療:適用於原發病竈範圍廣泛或伴頸淋巴結轉移及因內科疾患不宜手術者,可行單純體外放射治療,劑量65~80Gy/7~8周。

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要補液抗炎及止痛治療。

2.治療後仍需繼續觀察,清潔口腔,直至創口全部癒合,鼓勵多進食。

3.做好出院指導。指導自我檢查的知識及說明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特別提示

1、常發病於40歲以上;

2、消除不良習慣刺激,保持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相關出處

口腔科(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