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析理论
人性观:基本上,弗洛伊德的人性观是决定论的论调,他认为,人类行为受控于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与生物本能驱力(drives),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当潜意识里的东西浮上意识层面而被察觉,过去盲目的习惯就可以由自己的选择来取代。人格结构:根据精神分析的看法,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与超我。
-
无意识心理学
他检验所有这些假说,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了一门以研究无意识心理为主的科学心理学。1896年,弗洛伊德曾写过一篇文章,第一次宣布歇斯底里并非魔鬼缠身,也非道德沦丧,而是一种具有心理病源(尤其是性)的症状。然而,儿童期的性感觉与成人期的性感觉完全不同,他们是自我中心的,或者说是自恋的。
-
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是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一种,源自HeinzKohut对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研究,关注的是自体的发展及自体客体转移关系。自体心理学主张三极自体的结构,以及正常自体是镜映、理想化、和孪生需求的平衡。
-
俄狄普斯情结
古希腊传奇里,有这样一个预言:俄狄普斯王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王对这个预言感到万分震惊,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饿死。俄狄普斯情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俄狄普斯”情结想其他精神分析理论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
-
自我
自我指关于自己形象,如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及肯定。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在现实环境的反复作用下,从伊底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这是它发展自我防御机制,或采用某种减轻恐惧、焦虑、紧张的行为方式,以求解除自我所受到的压力,使机体免受损害。
-
自我心理学
到后期,弗洛伊德在人格的三分结构理论中赋予伊底(本我)、自我和超我各自的地位,不再把自我看作是简单的本能力量,从而使精神分析从本我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它们是两种同时存在着的心理机能,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是与它同时发生发展的。詹科伯森。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精神分析思想的束缚。
-
心理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些冲动和欲望因受到风俗习惯、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被压抑或排挤在意识阈限之下。他认为,尽管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欲望、情感和思想被压抑和排挤,但它们并不泯灭,且会不由自主地积极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行为。
-
梦游
中医·梦游:梦游为症状名。催眠的原理是在大脑中枢根据言语暗示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同时抑制其他部位的活动。这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我给一位聪明、敏感,但一点也不歇斯底里的妇女进行催眠,我给了她一个很复杂的催眠后暗示,使她的所有的感官都能参与其中。患者从催眠状态醒来以后,将催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全忘记了。
-
临床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动力是“力必多”(Libido),这一概念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力必多这个概念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含义,它既表示生理上的性冲动,又表示心理上的对性关系的渴求。与此对立的是“死本能”。他提出了“动机层次论”、“潜能”、“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