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nerve过去被看作是第一对脑神经,但实际只不过是分布在嗅粘膜上的细胞的神经突起,和视神经同样,与其他的脑神经不同.而显有原始型的特征。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
嗅神经损害
概述:真正的嗅神经很短,迄今尚无原发性嗅神经病的报告,常与其他颅神经疾病合并存在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主要症状为嗅觉障碍。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颅内血肿、前颅窝、鞍区与鞍旁肿瘤、外伤、颅内压增高症与脑积水、老年性嗅神经萎缩、各种中毒及感染等。
-
嗅感受器
昆虫类一般体表的角质层与特别薄的表皮膜相连,表面有突出的毛状物.或表皮层下埋有嗅小体,其本身也为薄的表层覆盖,内部有数个至数十个嗅感受细胞(为存在于感觉毛基部深处的双极神经元)的树状突,伸入并达到感觉毛的尖端,或侧壁的微细小孔.与外界空间接触。在齿鲸类缺乏嗅觉,鼻孔内也无嗅神经分布。
-
嗅索
嗅索olfactorytract嗅索是从嗅球出来向上伸展的神经纤维束.有外侧嗅索(lateralolfactorytract)、中嗅索(in-termediateotfactorytract)和内侧嗅索(medialolfactorytract)三条通路。嗅上皮的嗅神经纤维叫嗅丝,成束状,通过脑底骨的筛骨板孔,进入其上的嗅球,形成次级嗅细胞突出。
-
外侧嗅束
外侧嗅束是脊椎动物主要嗅神经通路的一部分。从嗅粘膜发生的神经通路至嗅球,在嗅球中的僧帽细胞的全部或大部分轴突形成外侧嗅束。这些纤维终止于初级嗅皮层、嗅结节、杏仁核中的内侧核、外侧嗅束核、皮层杏仁核移行区等。是嗅觉的主要的传导通路之一。
-
犁鼻器
犁鼻器是在鼻腔前面的一对盲囊,开口于口腔顶壁,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其活动频繁的舌尖是在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当舌尖缩回口腔时,即进入犁鼻器的两个囊内,产生嗅觉,从而判断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哺乳类在胚胎期也有犁鼻器,至成体大多退化,但在单孔类、有袋类、食虫类、啮齿类、兔形类及有蹄类的成体中仍存在。
-
嗅脑
嗅脑rhi(n)encephalon亦称嗅区(nasalfield.olfactoryfield)为大脑下方嗅神经通入的部分,是大脑皮质最早形成的地方,属于旧皮质。在两栖类、爬行类从脑表面可以看见,但随着动物向高等进化.有被其他皮质覆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