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
手掌·手:手指手掌,从手指至腕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上臂·手:手指上臂。《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
-
绰法
绰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绰是抓提的意思。先用五指抓捏,捏后急速滑开。或用两手掌平贴于患处,然后手掌小指侧用力向中间滑起。有舒展筋脉等作用。
-
手八掌
手八掌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手掌部,第二、三,第三、四,第四、五指蹼缘后0.2寸处各1穴,第五指掌关节横纹尺侧缘后0.2寸处1穴。主治手掌红肿、手指不能屈伸、眼球胀痛、夜尿症等。一般斜刺0.3~
-
桡侧
桡侧和尺侧在医学上是个方位词。以手掌为例,靠小指一侧称为尺侧,靠拇指一侧称为桡侧。手前臂上有两块长骨。手掌向上,大拇指这侧叫桡骨,小拇指这侧叫尺骨。
-
尺侧
尺侧和桡侧在医学上是个方位词。以手掌为例,靠小指一侧称为尺侧,靠拇指一侧称为桡侧。手前臂上有两块长骨。手掌向上,大拇指这侧叫桡骨,小拇指这侧叫尺骨。
-
屈拇短肌运动点
屈拇短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手掌部,鱼际上缘。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般直刺0.3~0.5寸。
-
指掌
指掌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掌部,中指与无名指指蹼缘稍后,第三、四掌指关节前方近中指侧。左右计2穴。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一般斜刺0.8~1.2寸。
-
胃肠点
胃肠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掌部,第三、四掌骨间隙中点与腕横纹中点连线之中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症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旁劳宫
旁劳宫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手掌第二、三掌骨后缘凹陷中,离劳宫旁约一横指处。左右计2穴。主治扁桃体炎。一般灸7壮。
-
停喘
停喘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手掌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喘息。一般直刺0.2~0.3寸。
-
按压法
按压法是指用手掌、肘尖或足部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
-
归挤法
归挤法为推拿手法名。是指以双手掌或双侧拇指施力于患处,对称用力向中间挤合的手法。
-
捋顺法
捋顺法为推拿手法名。指以手掌着力于肢体,作上下方向来回运动,从肢体远端推向近端(捋)或从肢体近端推向远端(顺)的手法。
-
触觉语颤
触觉语颤(vocaltactilefremitus)是指用手掌贴附在受检者胸壁、嘱其发音时所触及的波震动。触觉语颤减弱(abatementoftactilefremitus)或消失见于肺气肿、胸腔积液等;触觉语颤增强(reinforcementoftactilefremitus)多见于肺实变。
-
胸膜摩擦感
胸膜摩擦感(senseofpleuralfriction)是指呼吸时,粗糙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产生摩擦,检查者用手掌平贴于患者胸壁上,于呼吸时获得的皮革相互摩擦样的感觉。胸膜摩擦感见于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尿毒症胸膜炎等。
-
掩法
掩法推拿手法名。用手掌遮盖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千金要方》卷五上:“治小儿夜啼……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
-
掌压法
掌压法推拿手法名。两手相叠,用手掌部按压穴位或病患部位。用力较重,可持续按压,亦可呈间歇性按压。多用于腰脊等处,有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的功效。
-
掌纹
掌纹手掌内面的摺纹。
-
掌肉
掌肉手掌的肌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掌肉充满。”
-
掌后
掌后人体部位名。指手掌后,腕横纹处。《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
-
拭法
拭法推拿方法名。指在治疗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作直线或螺旋形反复摩擦。《诸病源候论·目暗不明候》:“以两手中指……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
挼法
挼法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用手掌轻压在治疗部位上作短促的揉搓。《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
-
挪法
挪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把手掌平压在治疗部位上,然后如握拳状,将此部位的肌肤提住,稍停,再放手前移,提住前方肌肤,如此不断前移。
-
疟门
疟门为经外奇穴名。出《江苏中医》。位于手背,第三、四指相并,当指缝间赤白肉际处。左右计2穴。主治疟疾。一般向手掌方向斜刺0.8~1.0寸;可灸。疟门
-
摩面
摩面自我推拿方法。即浴面。《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肝气,令面有光。”
-
拢法
拢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两手掌尺侧面对合,夹住应治疗部位的肌肉,一夹一放地反复进行;也可将肌肉夹起后摇动几下再放。多用于腹部。
-
抚法
抚法推拿手法名。见《保生秘要》。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治疗部位上,徐缓、轻柔地来回作直线形或圆周的抚摩。有消肿止痛,镇静解痉等作用。
-
斗肘走气
斗肘走气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一手托住小儿斗肘穴运转,另一手握住小儿手掌摇动。用治痞症。
-
抵法
抵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两手指或两手掌相对,在治疗部位上用力进行按压。作用同按法,而刺激量较大。
-
大横纹
大横纹为推拿部位名,又名横纹。即腕部掌侧的横纹。出自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横纹者,大横纹也,手掌下一道大横纹,(月反)门直推到横纹,止吐神效;横纹转推到(月反)门,止泻神效。”
-
戳法
戳法为推拿手法名。见《刘寿山正骨经验》。戳是按的意思。戳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损伤部位快速按压的手法。属于按法。
-
捶法
捶法推拿手法名。用拳或手掌尺侧部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用力较击法轻。一般用双手交替起落捶击。《石室秘录·摩治法》:“手足疼痛者……轻轻捶之千数。”
-
止咳
止咳为经外奇穴名。出《陕西新医药》。位于手掌桡侧缘,第一掌骨基底凹陷后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风湿性心脏病、气短、咳嗽等。一般直刺0.3~0.5寸。
-
翻风散
处方:轻粉1钱,山椒末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手掌及软骨高起,不痛不脓,无寒热者。用法用量:水调涂。摘录:《接骨图说》
-
手门穴
手门穴为经外奇穴名。见《删繁刺灸诸穴集要》。位于手掌正中有脉处。主治昏厥、痨瘵等。一般直刺0.3~0.5寸。
-
足跟点
足跟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掌部,第三、四掌骨间隙之中点,与腕横纹中点连线,分为4等份,近腕横纹1/4处。左右计2穴。主治足跟痛。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拇收肌运动点
拇收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手掌部,鱼际中点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般直刺0.3~0.5寸。
-
拇指对掌肌运动点
拇指对掌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手掌部,鱼际近腕关节处。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般直刺0.2~0.3寸。
-
下摩生门
下摩生门为导引方法名。是自我按摩的方法。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生门即脐部。方法为:屏住呼吸,微鼓腹部,用手掌摩腹脐部数周。能调整三焦之气。
-
骈指押手法
骈指押手法针刺押手法之一。又称平掌押手法。是以一手四指相骈,手掌平放于施针部位,使穴位适当食、中二指缝间,另一手持针由缝间刺入的押手方法。多用于长针进针或腰背臀部的穴位。
-
振动法
振动法推拿手法名。以一手手掌平放在治疗部位上,另一手在其手背上作有节奏的拍击。常用于胸胁内伤等症。
-
艾胶散
处方:干姜3两,艾叶2升,胶如手掌大。功能主治:卒吐血。用法用量:水3升,煮取1升,顿服。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