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刺热篇》:“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④脉躁,指脉搏急疾。《素问·奇病论》:“人迎躁盛,喘息气逆。”《卫生宝鉴·补遗》:“躁为躁愦,皆为热证。”
-
阴躁
指阴盛格阳所致扰动不宁者。病因病机:《类证活人书》卷四:“阴发躁,热发厥,物极则反也…《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症状:常伴见身体微热,面赤,躁扰欲坐井中,或渴不欲饮,脉沉而微等。治疗:宜用吴茱萸汤、理中汤或姜附汤,甚者四逆汤加葱白等药。阴躁亦可由肾火炎上所致。
-
消石饮
方出《史记》卷一○五,名见《医方考》卷六:方名:消石饮组成:消石。临床应用:产后脉躁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菪药1撮,以酒饮之,旋乳。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余病,即饮以消石1剂,出血,血如豆5-6枚。
-
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指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总是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兴高彩烈、洋洋自得。自我感觉极佳,对自我才能估价过高,喜形于色,讲话时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动作增多,表情丰富、生动。病人的情感变化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其乐观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
生生汤
《石室秘录》卷六:组成:人参3两,附子3钱,枣仁5钱。主治:伤寒少阴症,四逆恶寒,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得人参以回其阴阳,得附子以祛其寒逆,加枣仁以安心,则心定而躁可去,躁可定而脉自出矣。死中求生,其在斯方乎!
-
双相
双相是指在双相情感性障碍(躁郁症)一病中在不同的疾病阶段,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相,即躁狂相或抑郁相。当处在躁狂相时其临床表现以心境高涨、精力旺盛、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要症状;而抑郁相则相反,以抑郁心境、丧失兴趣、精力丧失、自我评价低、精神运动迟滞及自杀观念和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
-
嗞啀
嗞啀(zi)病证名。指小儿烦躁的表现。《婴童百问》:“嗞啀者,心经有风邪,精神恍惚,心躁生风,热多不安,烦久则惊,风多不定,躁久而搐。”治宜清热镇惊,用七物黄连汤。风热重者,用至宝丹。
-
莨菪酒
处方:莨菪1撮。各家论述:《医方考》:乳、产也,怀子而不乳者,气血凝涩,宜产而不产也。莨菪能行痹气,酒性能行滞血,故主之而旋乳。临床应用:难产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菪药1撮,以酒饮之,旋乳。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余病,即饮以消石1剂,出血,血如豆比5-6枚。
-
精神科综合征
在精神疾病中,几种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部联系,相随消失,而组成综合症的形式合并出现,这些症状的总和称之为综合征。例如躁郁症具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但是这两种综合征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不少。现已证明,有些综合征为单独疾病,有些综合征是某些精神病某一阶段的特殊表现。
-
散气
散(sǎn,音伞)气指分散不聚的正气。《灵枢·终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
肝热病
是指肝受邪热,以小便黄,胁腹满痛,身热,躁狂不安或嗜睡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肝热病的病因病机:肝受邪热所致的病证。肝热病的症状:《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兼有躁狂与抑郁两种表现,可以其中一种为突出表现。临床表现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实验检查属于功能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但需排除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情绪行为改变。
-
谵妄性躁狂
严重的躁狂发作可以出现谵妄,称谓谵妄性躁狂,患者表现极度兴奋、躁动、言语不连贯,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可出现错觉、幻觉、生活不能自理等。治疗上除抗躁狂、控制兴奋治疗外,应注意病人脱水,感染和衰竭情况的发生,给予对症治疗。
-
心死脏
心死脏为脉学名词。指心脏真气已绝的脉象。坚硬躁急,如弹丸、豆粒样的搏动,重按愈见躁急。《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急者,死。”
-
混合型情感障碍
混合型情感障碍指患者发作中表现为躁狂相和抑郁相症状同时混合存在或交替发生,如情感高涨而运动减少,情绪低落而思维奔逸等。包括抗抑郁治疗时诱发躁狂,或抗躁狂治疗时诱发抑郁。混和存在或交替发作的持续病期不短于2周,两类症状之间缓解期不明显。
-
情感综合征
情感综合征是以情感障碍为主的一种综合征,主要包括:①躁狂状态;②抑郁状态。躁狂状态多见情感性精神障碍和中毒性精神病。抑郁状态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病等。
-
快速循环型情感障碍
快速循环型情感障碍指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无明显的情感正常间歇期。约占双相情感性障碍的10%,女性多于男性,往往在多次发作后呈快速循环型。治疗上,钾盐疗效往往不好,但也有部分或完全缓解的,停抗抑郁药可能使循环消失,但也可能加重抑郁症状,卡马西平和ECT可能疗效较好。
-
继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或情感因素如感动、恐惧、情感低落或高涨等,或某种愿望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若作为基础的此种心理现象消失,这种妄想观念也随之消失。若脱离上述心理活动的基础,则委想的产生是可理解的,躁狂状态的夸大妄想,心因性偏执状态的妄想,躁郁症抑郁状态的自罪委想,均属继发性妄想。
-
反复发作躁狂症
反复发作躁狂症是躁狂症的一种亚型,既往曾有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之后无抑郁症状,也从来没有过单独的抑郁发作。
-
急性躁狂症
急性躁狂症,发病较急,和轻性躁狂可互相过渡。兴奋程度较前者为重,病情严重发展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并可过渡到谵妄性躁狂。主要给予镇静剂及抗躁狂药。
-
子躁
子躁病名。徐大椿《女科旨要》:“肝肾阴亏,相火炎上,不时均令心烦,且亦令人作躁,谓之子躁。”即孕悲,脏躁。参见脏躁条。
-
治保
治保治疗学术语。指药物治病祛邪与保真扶正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
-
湛浊
湛浊病名。《世医得效方》卷十五:“三豆散治耳鸣心躁,腰脚疼重,腹内虚鸣,脐下冷痛,频下白水如泔,名湛浊证。”
-
惊躁
惊躁病证名。指神志慌乱躁扰不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
静待汤
处方:白芍3钱,当归3钱,茯苓5钱,柴胡5分,甘草1钱,白芥子1钱,丹皮2钱,枣仁1钱。功能主治:拂逆之症,火郁不得舒,躁急,不可一刻停留。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尺肤
尺肤为人体部位名。前臂内侧自肘至腕的皮肤,体表望诊和切诊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又:“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
-
乌驴皮食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八:方名:乌驴皮食方组成:乌驴皮1张(挦洗如法)。主治:中风手足不随,骨节烦疼,心躁口干,面目偏。用法用量:蒸令极熟,条切,于豉汁中着五味调和,更煮过,空腹食之。
-
意志消沉
意志消沉也称"意志减弱",是精神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意志活动的异常表现。意志消沉的表现:意志消沉有两种主要的表现:一种常见于神经官能症,这类病人往往由于神经系统机能的脆弱,以及心情焦躁、情感脆弱,缺乏坚持性,特别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这些病人的行为总是有始无终、朝三暮四。
-
随境转移
随境转移表现为不随意注意明显增强,注意的稳定性降低,不持久,注意对象常因周围环境变化而不断转移,以至不断改变话题和活动内容。多见于躁狂状态和躁狂症。
-
情感障碍伴躯体症状
情感障碍伴躯体症状指在抑郁或躁狂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疲乏无力、失眠、头痛、头晕、耳鸣、心慌、烦躁、气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性欲障碍等,但无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抑郁发作中尤为明显,甚至掩盖了抑郁症状,有人称为“隐匿性抑郁症”。治疗也主要是针对症状治疗。
-
单次发作抑郁症
单次发作抑郁症指过去从未出现过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抑郁症。
-
马喉痹风
马喉痹风为病名,即喉痹。《本草纲目》马鞭草附方:“马喉痹风,躁肿连颊,吐血数者。马鞭草一握,勿见风,截去两头,捣汁饮之良。”
-
眩晕·外感燥火证
眩晕·外感燥火证(vertigowithsyndromeofexogenousdryness-fire)又称外感燥火眩晕,是指感受燥火之邪,以身热烦躁,口渴引饮,夜卧不宁,头晕眼黑,小便赤涩,脉躁疾等为常见症的外感眩晕证候。
-
不寐·心火炽盛证
不寐·心火炽盛证(insomniawithsyndromeofblazingheart-fire)是指心火炽盛,扰动心神,以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不寐证候。
-
四皓饮
《普济方》卷三六九:组成:大黄、川芎、甘草、荆芥各等分。主治:小儿伤寒,头疼发热,心躁。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去滓,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
玄荆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玄参2两,荆芥3钱。主治:心肾不交,寒热时止时发,1日4-5次以为常,热来时躁不可当,寒来时颤不能已。用法用量:水煎服。
-
生藕汁饮
《圣济总录》卷一九○:组成:生藕汁半盏,生地黄汁半盏。主治:妇人蓐中好食热面酒肉,变成渴躁。用法用量:上2味相和,温暖,分为3服。
-
银涎散
《普济方》卷三九三:方名:银涎散组成:粉霜不拘多少。主治:婴孩乳食不消,发渴心躁。用法用量:每服婴孩1字,4-5岁以下半钱,煎莲花汤调下;冬月以莲肉煎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蒲公草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方名:蒲公草涂方组成:蒲公草(连根茎叶)4两。主治:狐尿刺,日夜躁痛,不得眠睡。用法用量:频涂之。制备方法:上捣烂,绞取白汁。
-
藕浆散
《普济方》卷三九○:方名:藕浆散组成:粉霜1两,黄丹半钱。主治:小儿大渴不止,饮水无度,烦渴不食,并疮痘燥渴,心躁。用法用量:每服2岁1字,用藕汁调下。大渴1服立效。制备方法:上为末。
-
意志减弱
意志消沉也称"意志减弱",是精神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意志活动的异常表现。意志消沉的表现:意志消沉有两种主要的表现:一种常见于神经官能症,这类病人往往由于神经系统机能的脆弱,以及心情焦躁、情感脆弱,缺乏坚持性,特别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这些病人的行为总是有始无终、朝三暮四。
-
反复发作抑郁症
反复发作抑郁症指既往曾有过抑郁发作的抑郁症,但从未出现躁狂发作。
-
火疫
火疫为病证名。疫病的一种类型。指因火气过盛而引起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躁渴,渴甚。”
-
伤寒阴盛格阳证
伤寒阴盛格阳证(exogenouscolddiseasewithsyndromeofyangrepelledbyexuberantyin)是指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以手足厥冷,躁热而不饮水,脉沉等为常见症的伤寒证候。
-
中风·痰火闭窍证
中风·痰火闭窍证(apoplexywithsyndromeofphlegm-fireblockingorifices)是指痰火互结,蒙蔽清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口眼斜,鼻鼾痰鸣,面红目赤,躁扰不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沉等为常见症的中风闭证证候。
-
热论
热论①《素问》第三十一篇篇名。本篇对热病的概念、分类、成因、症候、传变规律、治疗大法、预后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是学习和研究热病的重要文献。②古医籍,现已亡佚。《素问·评热病论》:“且夫《热论》: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
百问方
处方:硫黄5钱。功能主治:伤寒身冷脉微,手足厥而躁。用法用量:艾汤调服。即时安卧,良久睡起,汗出而愈。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
内经十二脉
内经十二脉为脉学名称。指《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慙于司命之职矣。”
-
承气化毒汤
处方:枳实、厚朴(姜炒)、大黄(酒炒)、槟榔、甘草。功能主治:痘疮,狂妄发躁,手足宜热而反冷,阳极似阴,谓之阳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万氏家妙方》卷六
-
黑芝麻粥
处方:黑芝麻25克大米适量制法:将黑芝麻捣碎,大米淘净,加水适量煮粥。功能主治: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以及老年体衰眩晕消瘦、便躁、须发早白等。摘录:《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