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液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1.003之间,pH值4.2~由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下丘脑为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散热中枢附近。精神发汗最高中枢为大脑皮层。在较低温度(29℃以下)环境中,人体安静时皮肤水分的蒸发即属此类。700毫升水。
-
汗液电解质检查
概述:汗液是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液体,是指由热所致汗液。检查名称:汗液电解质检查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汗液电解质检查汗液电解质检查的原理:离子选择电极与参比电极连接起来,并置于待检标本中,测定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与待测离子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经与标准溶液电位差比较,自动显示其测定结果。
-
汗
概述:汗:1.汗液;《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心为汗。”因心血由津液所化,汗由津液所泄,放大汗不但散热过多而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出汗·汗:汗指出汗。《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汗法·汗:汗指汗法。
-
汗腺
皮肤中简单的单管腺。自分泌部向上延伸至表皮部分称为导管。出汗是哺乳动物调节体温的重要方式。分布在腋下、乳晕、阴部及肛门周围等处的汗腺较大,称为大汗腺,其分泌物为较浓厚的乳状物,其中含有脂类物质及水。有的人大汗腺分泌功能较正常人旺盛,其腋下等处汗液产生狐臭味,即为(局限性)臭汗症或狐臭患者。
-
汗臭
汗液的气味·汗臭:汗臭指汗液的气味。汗液有异常气味的表现·汗臭:汗臭指汗液有异常气味的表现。
-
腋毛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腋毛癣是由纤细棒状杆菌侵犯腋毛,偶犯及阴毛的一种非真菌性疾病。2.好发部位:见于多汗的青壮年。患者无自觉症状。疾病病因:本病的病原菌为纤细棒状杆菌,此菌属棒状杆菌属,为类白喉杆菌的一种。将结节压碎加10%氢氧化钾液以高倍镜检查,可见较短而纤细的杆菌。
-
毛果芸香碱出汗试验
概述:毛果芸香碱试验是发汗试验的方法之一。通过给一定量的毛果芸香碱后,刺激脊髓侧角细胞、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纤维兴奋,观察皮肤出汗情况。毛果芸香碱出汗试验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皮肤呈深蓝色,而无明显汗液为试验阳性,提示泌汗较多;需要检查的人群:麻风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皮肤损害、无汗症等病人。
-
营卫不和
营卫不和为病机。指太阳病初起,营不内守,卫外不固,营卫失于和调的病理变化。一般指表证自汗的病机。包括两方面:一是卫弱营强,因卫气虚弱,汗液自行溢出,症见身不发热而时有自汗。二是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治宜调和营卫。
-
卫弱营强
卫弱营强为病机,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般指表证自汗的病机而言。卫弱营强,因卫气虚弱,汗液自行溢出,症见身不发热而时有自汗。治疗以桂枝汤调和营卫。
-
心气不固
心气不固为证候名。又称心气不收。心藏神、主血脉、主汗液等。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可出现心神浮越、精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自汗或动则汗出等症。治宜补益心气,辅以重镇安神或固涩收敛。
-
油汗
油汗为症状名,又名黏汗。指汗液黏腻如油的表现。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黏汗也。”
-
汗为心液
“汗为心液”的“汗”指汗液。五液之一。津液代谢的产物。《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心为汗。”因心血由津液所化,汗由津液所泄,放大汗不但散热过多而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
-
蓝光疗法
操作名称可见光线疗法-蓝光疗法适应症急性湿疹、急性皮炎、带状疱疹、神经炎、灼性神经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证。3.应用四肢或躯干电光浴时,光浴器两端应用毛毯或被单盖好。4.治疗中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局部反应。7.某些疾病治疗时,局部可加针刺或涂适当药液(如红花当归酊等)。
-
排泄
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过剩的或不需要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皮肤排出水分、少量氯化钠和尿素;消化道排泄来自胆汁的胆色素和钙、镁、铁、磷等电解质;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由大肠排出不属于生理排泄物。对药物而言,排泄指药物通过尿液、胆汁、唾液、汗液、乳汁从体内清除到体外的过程。
-
皮电反应
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
耳穴贴膏法
耳穴贴膏法为耳针疗法之一。指在耳穴上贴上有一定刺激性的橡皮膏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所用的橡皮膏种类主要有消炎解毒膏、香桂活血膏、活血镇痛膏、伤湿止痛膏、降压膏。如治疗高血压病时应选用降压膏;治疗四肢关节及腰腿冷痛,应选用香桂活血膏。本法双耳、单耳均可贴敷,贴敷后应尽量减少汗液浸润和避免水浸。
-
风性开泄
风性开泄为风邪致病的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善动,最易伤人肌肤腠理卫分,卫气受伤则失其固护肌肤腠理之功能,因而出现腠理开疏、汗液外泄等病理变化。故《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有“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之说,如伤寒太阳病中风证也以汗出恶风为主要病候。
-
心气不收
心气不收即心气不固。心气不固为证候名。又称心气不收。心藏神、主血脉、主汗液等。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可出现心神浮越、精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自汗或动则汗出等症。治宜补益心气,辅以重镇安神或固涩收敛。
-
感染性织物
感染性织物(infectedtextiles)是指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
脏污织物
脏污织物(soiledandfoultextiles)是指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医用织物。感染性织物(infectedtextiles)是指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
腥臭气
腥臭气又称腥臊气。病者的痰液、汗液、白带、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
-
石膏粳米汤
《衷中参西》上册:组成:生石膏2两(轧细),生粳米2两半。主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各家论述:此方妙在将石膏同粳米煎汤,乘热饮之。其稠润之汁,又能逗留石膏,不使其由胃下趋,致寒凉有碍下焦。
-
汗出偏沮
汗出偏沮病证名。指汗液只在身体的半边排出。即半身有汗半身无汗。多为邪侵经络或营卫俱虚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参见偏枯条。
-
热痉挛
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缓解。
-
皮脂腺
皮脂腺常长在表皮下毛发附近,其导管开口于毛囊。皮脂和汗液一起形成一层脂质膜盖在皮肤表面,使皮肤光润、柔软,不易脆裂,而且呈弱酸性,不利于细菌生长。如果把1滴含有上亿个痢疾杆菌的液体,滴到载玻片上可以活几个小时,滴在皮肤上只要二十分钟就会死光。如皮脂排泄不畅,就会出现痤疮,俗称粉刺。
-
三秽
三秽为藏医学名词,指人体的三种排泄物,即汗液、尿液和粪便,藏医认为这三种排泄物(秽)有固定的量,三者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其失调可使人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