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遂足
拼音名:YánɡSuíZú别名:蛇尾、海蛇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阳遂足科动物滩栖阳遂足的全体。盘的间辐部略凹入,背面覆有裸出的皮肤,皮内有圆形穿孔板骨片。触手孔大,但无触手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为褐色,腕末端呈灰褐色或灰色,腹面略浅。性味:味咸;杀虫止痒。主风湿疼痛;摘录:《中华本草》
-
手掌后白肉际穴
概述:手掌后白肉际穴为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位置: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白肉际处,与经穴大陵同位(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刺灸法:直刺0.2~或艾条灸5~
-
腕间膜
腕间膜亦称为伞膜(web)。是头足类在腕与腕之间的膜状构造。在十腕类(乌贼)是不明显的,但在八腕类(章鱼),则以宽而薄的膜扩展着。是前足或上足的延伸。
-
横门
概述:横门:1.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前臂屈侧远端,腕横纹上0.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呕吐、腹泻等。一般直刺0.5~推拿穴位名·横门:横门位于腕部掌侧横纹中点稍上方。自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出《小儿按摩经》。
-
腕骨折
腕骨折病名。腕部骨关节伤折之病证。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该病多因跌打、压轧所致。或伤一骨,或伤数骨,临床以腕舟骨骨折为多见。证见受伤处肿胀青紫,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或腕缝错开,局部功能障碍。一般断端很少移位,如手向后翻贴于臂者,医者可双手握其手背轻轻回翻整复,并夹缚固定。
-
手少阳之别
手少阳之别即手少阳络脉的原称(手少阳之别即手少阳络脉)。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手少阳经脉别出的络脉,起于腕关节后2寸处的外关穴,绕行于臂部的外侧,沿本经进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会合(脉从腕后2寸的外关穴处分出,绕行臂膊外侧,向上进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合)。本络脉病变:实证见肘关节拘挛;
-
腕管
腕管是钵水母类中的根口水母类(例:蛸水母)通至口腕的管,相当于旗口水母口腕内面凹部腕沟的两侧缘连接封闭后的状态。根口水母类有8条口腕在其基部愈合,由于形成腕盘,所以口不宜接开口于外界,食物从口腕表面上散在的无数的小孔(吸收口)进入,经过腕管、口柱管达到胃内。
-
手逆注
概述:手逆注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置:位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6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功能主治:主治癔病、前臂疼痛、痉挛、麻痹等。刺灸法:一般直刺0.5~或艾条灸5~
-
河口
河口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手背腕横纹桡侧端,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中,与阳溪穴同位。一般艾炷灸50壮。《备急千金要方》:“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此与阳明同也。”《类经图翼》:“按此当是手阳明阳溪之穴。”
-
兑疽
兑疽病名。属同名异病。尻在尾骨下,锐与兑通,《灵枢》之锐疽即兑疽。《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则另有所指:“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第三种即《外科大成》卷二所指系生于腕横纹与腕动脉间,兑骨内侧所生之疽。证治参见有头疽、附骨疽等条。
-
阴池
概述:阴池:1.经外奇穴名;2.推拿穴位名。出《针灸穴位小词典》。标准定位:位于手掌,当腕横纹中点直前1寸,再向拇指侧横量1寸处。主治病症:主治咳血、喉炎。刺灸法:一般直刺0.3~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的尺侧边。与其它穴位配伍,可治头痛。
-
扬腕法
扬腕法为推拿手法名。见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寿山正骨经验》。一双手分别握住患者腕部桡、尺骨下端,两拇指在上,其余四指抵住掌根部,一紧一松,使腕关节轻快地作屈伸活动。
-
便毒穴
便毒穴经外穴名。《外科大成》:“便毒灸法:随患之左右,量手中指为则子,次自手掌尽处横纹量起,自臂当中以则子尽处是穴,麦子大艾炷灸三壮,肿消痛止。”所指灸处,即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约4寸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为经外穴,名便毒。
-
便毒
概述:便毒:1.经外奇穴名;2.外科学病名。出《外科大成》。《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位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4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处。主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一般直刺0.5~①指肛门前后生疮。见《医学纲目》卷十九。见《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四。又名(疒^^厶)痃。
-
下膊
下膊即前臂。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下肘内,循臂内后廉。”2.臂即上肢由肩至腕部分。即上臂和前臂的合称。《类经图翼》:“肘之上下皆名臂。”
-
风齿痛
风齿痛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5寸。左右计2穴。主治风齿疼痛、疔疮肿痛、前臂神经痛。一般针0.5~1.0寸;可灸。
-
剑巨
剑巨为经外奇穴名。出《外科大成》。位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3.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近间使穴处。主治马刀(瘰疬)。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触腕
头足纲十腕亚目(乌鲗)所具有的10条腕中,第四对(从漏斗之对侧腹侧数起)较其他8条长得多,称之为触腕。其基部较细,末端增宽,在此宽阔部之内面具有吸盘。环状肌与纵行肌很发达,伸缩自如。与体相附着之基部有囊,触腕可瞬间收缩于此囊中,具捕捉动物食饵之功能。
-
横纹(文)
概述:横纹(文):1.经外奇穴名;2.人体部位名。①出《千金翼方》。位于腹部,脐两侧各3.5寸处。主治多汗、四肢不举少力。②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腕掌远侧横纹中点。主治疗肿。一般灸7壮。指肢体关节等部位屈曲时所出现的皮肤皱褶,常为定取穴位的重要标志。
-
臂
臂为人体部位名。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为手三阴、手三阳经脉所过。《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
-
挪手腕法
挪手腕法正骨手法之一。腕关节脱臼整复方法。见《陈氏秘传》。其方法步骤:如以右腕为例:患者应正坐仰掌,施术者以左手托捏伤臂固定不动,再以右手握其掌部,用力拔伸,如感觉有关节滑动声,即说明已复位。
-
内关下
内关下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杂志》。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1.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呼吸困难。一般直刺0.5~0.8寸。
-
精灵、威灵
精灵、威灵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手背,当四、五和二、三掌骨骨间隙后缘,腕背横纹与掌骨小头连线中点之凹陷处。前者名精灵,后者名威灵。主治猝死、痰喘气促、气攻、头痛、目眩、耳鸣、惊风、手背红肿、腰部疼痛、腕关节炎等。一般直刺0.3~
-
板门
概述:板门:1.经外奇穴名;2.按摩用穴。经外奇穴名·板门:板门为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主治小肠、三焦、肺经等病。一般直刺0.3~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手掌鱼际部,当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向后0.5寸处,与鱼际穴近。从板门向腕横纹推治吐;并治气促、气攻等症。
-
肱
肱(gōng工)①指上臂。从肘到肩的部分。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③指胳膊。即从肩到腕的部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腕,一名肱,俗名肐膊。”
-
风溪
概述:风溪(fēngxīSF1、2iwindstream)为耳穴名。标准定位:风溪穴在耳 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风溪穴位于耳舟部,指、腕两穴之间。主治病症:风溪穴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腕踝针
概述:腕踝针:1.针刺腕关节或踝关节部的特定点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针刺的点(穴)分布在距腕上或踝上两横指处,分别适应全身各部的病症。针刺时沿皮进针,向上方刺入1.4寸左右,不需出现感应,留针半小时以上。可用于治疗功能性的疾病和神经性疼痛。张心曙编著。书中介绍了腕踝针的由来、特点、临床应用、作用原理等。
-
腕盘
在钵水母类中的根口水母类(例如:蛸水母),口腕在基部互相粘连,构成一个板状部,称为腕盘,口消失。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主的食物,从口腕表面的无数小孔(吸收口)进入,经口腕内的细管(腕管)达到在腕盘上方的胃中。
-
足跟点
足跟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掌部,第三、四掌骨间隙之中点,与腕横纹中点连线,分为4等份,近腕横纹1/4处。左右计2穴。主治足跟痛。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击法
概述:击法为推拿手法名。用空拳或手指、手掌尺侧面、桑枝棒等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敲打治疗部位。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侧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
-
螺蛳
螺蛳推拿穴位名。又名螺蛳骨。位于腕部两侧骨突起处,即尺、桡骨茎突处。《小儿按摩经·手诀》:“猿猴摘果:以两手摄儿螺蛳上皮,摘之。消食可用。”
-
和阴阳
和阴阳小儿推拿方法名。又名合阴阳、合二气。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延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合阴阳
合阴阳为小儿推拿方法。又名和阴阳、合二气。出《小儿按摩经》。指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尺肤
尺肤为人体部位名。前臂内侧自肘至腕的皮肤,体表望诊和切诊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又:“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
-
四肢大关节
四肢大关节(bigjointsoffourlimbs)是指肩、肘、腕、髋、膝、踝关节。
-
手髓孔
手髓孔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手髓孔,腕后尖骨头宛宛中。”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云即阳谷,属手太阳小肠经穴。
-
手两边拉法
手两边拉法为正骨手法。肩关节脱臼之整复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令患者正坐,一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从患者两腋下绕胸前抱紧不动;另一助手握健侧腕部固定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配合健侧助手用力相对牵引,如觉到滑动感,即已复位。
-
神授
神授为经外奇穴名。出《经穴汇解》。位于前臂伸侧桡侧缘,腕横纹上5.5寸处。主治牙痛。《经穴汇解》:“牙痛,灸神授二七壮,随人大指上,直去骨罅处起,用患人手一跨。”穴在手阳明大肠经上,当阳溪穴上一手跨处。
-
牵拉肘复位法
牵拉肘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适用于牵拉肘(即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整复。如以右肘为例:手法复位者坐于患者患肢外侧,以左手拇指置于患肘桡骨小头部,余指对握肘内侧;当右手持患臂作旋后同时牵引伸肘动作时,左手拇指下压桡骨小头,当医者感到复位的滑动声后,可再作2-3次伸屈肘关节的活动即可。
-
牵推复位法
牵推复位法正骨手法之一。适用于肘关节脱位的整复。局麻后使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屈曲肩、肘关节,一助手位于患者胸前,双手紧握患腕上部,沿前臂纵轴方向牵拉,术者用双手拇指顶住鹰嘴部,余指呈环状勾住肱骨远端,以配合助手对抗牵引,如感到复位的声响时,即已复位。
-
络上
络上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前臂伸侧正中线,腕横纹上5寸,桡、尺骨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耳聋、上肢麻痹、瘫痪、关节痛。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甜美穴
甜美穴为最近国外学者报告在腕部发现戒烟新穴,位置在肺经列缺与大肠经阳溪之间,距解剖鼻烟壶茎突边缘约一拇指的柔软处,命名为甜美穴。取其戒烟才真正尝到甜美之意。
-
掌
掌为人体部位名。指腕、指之间的掌侧面。俗称手心。《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
数经互用配穴法
数经互用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数经穴位间的配合应用。多用于四肢痿痹等。如腕关节痛,取手少阳经阳池,手阳明经阳溪,手厥阴经大陵等穴,肩关节痛,取手阳明经肩髃,手少阳经肩髎、手太阳经肩贞等穴均是。
-
靠山
靠山为经外奇穴名。属按摩用穴。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主治疟疾、痰壅等症。一般局部掐揉。
-
八溪
八溪即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左右共八处,故称八溪。溪,肉之小会。《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此四支(肢)八溪之朝夕也。”
-
大圆手
大圆手为练功方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骑马势,上身不动,两手自胸前向内上外下方翻转,左起右落,相继而行。适用于治疗肩肘腕部疾患。
-
吊救装备
吊救装备(retrievalsystem)是指为抢救受害人员所采用的绳索、胸部或全身的套具、腕套、升降设施等。
-
手
手掌·手:手指手掌,从手指至腕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上臂·手:手指上臂。《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
-
骨骺炎
骨骺炎(epiphysitis)为病名。是指以股骨头、胫骨结节、腕月骨、足舟状骨、根骨结节,第二跖骨头及腰椎等受累骨和肢体出现疼痛,肌肉萎缩及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的股骨头、胫骨结节、腕月骨、足舟状骨、根骨结节,第二跖骨头及腰椎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