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针
古代九针之一。大凡能刺灸的腧穴,均可使用毫针进行针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针灸甲乙经》作‘一寸六分’,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一致)。毫针因毫针针身微细,不伤正气,治疗寒热痛痹各证,应用最广。毫针的构造分针尖(针芒)、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部分。
-
豪刺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古代九针之一,为临床所常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七日毫针,长三寸六分(《针灸甲乙经》作‘一寸六分’,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一致)。因毫针针身微细,不伤正气,治疗寒热痛痹各证,应用最广。
-
微波针灸
微波针灸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科技工作者与针灸医务人员合作,将小剂量微波,通过毫针输入人体,产生类似温针和温灸的作用,因称。临床实践证实,微波针灸具有疏通经络,宣导气血,补虚泻实,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洽疗时,先将毫针刺入人体的经穴,并通过运用手法使之得气,然后再向穴位定向辐射微波束。
-
声电针疗法
声电针疗法是在毫针疗法的基础上,用声电波电针仪输出的声电流加强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1972年应用声电针麻醉证实其镇痛、镇静效果较好而逐渐应用于临床,主治疼痛性疾病和精神性疾患。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选取有关的治疗穴位,然后将毫针刺入,令其产生针感,再在1~声电针的针感持久,不会出现电适应现象。
-
气针
概述:气针:1.毫针;又:“若气针微细,一出其针,针孔即闭,风邪不出,故功不及火针。”治疗方法·气针:气针指将少量消毒过的空气,用注射器注入一定的穴位内,利用空气被吸收过程中的刺激,以调整经络功能,而治疗疾病的方法。
-
电针刺法
电针刺法是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毫针的刺激与电的生理效应的结合。以G6805型治疗仪为例:基本结构:由电源、方波发生器、控制部分、脉冲主振部分和输出电路所组成。特点:可以精确选择脉冲电波型和刺激强度,维持较长时间针感,减少手法捻转的工作量,普遍为病者所接受。
-
淋巴结刺激疗法
概述:淋巴结刺激疗法亦称零号疗法。是以热针、冷针、注射、刮髓、穿线等方法刺激淋巴结,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从而起到消炎、抗感染作用的一种疗法。它是在祖国医学火针治疗瘰疠的经验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目前应用于各种急性炎症有一定效果。治疗期间,淋巴结必须 换使用,一个淋巴结一周内针刺不宜超过两次。
-
豪针
豪针即毫针。豪与毫通。《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针……”见毫针条。
-
捻转进针
捻转进针为进针法之一。毫针进针一般以快速直刺为主,以减少透皮时的疼痛。当针身柔软(如金、银质毫针)或局部皮肤坚韧不能快插进针时,则用捻转进针。捻转的幅度要小,保持针具挺直,并两手配合动作,以利于进针。
-
耳穴电针法
耳穴电针法是将传统的耳穴针刺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凡适用耳针治疗的各种疾病均可使用此法,特别是对一些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内脏痉挛痛及发作性病症尤为适宜,并可作为耳针麻醉的刺激方法。在通电过程中,人体经过几分钟电刺激后,往往有从适应到感觉变弱的转化情况,此时应适当地加大输出。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709.1-21-2008)。该标准包括21个部分,分别为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内针、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电针、火针、芒针、鍉针、眼针、鼻针、口唇针、腹针、腕踝针、毫针基本刺法及毫针针刺手法。
-
藏针
藏针指针具的保护与收藏。反复应用的针具,更应注意保养。若保养不善,则容易损坏,一方面影响毫针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使用坏损毫针进行治疗时,轻者所刺部位产生疼痛、出血,重则引起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
-
捻入法
捻入法为针刺进针方法之一。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将针尖刺入皮下的手法。毫针进针一般以快速直刺为主,以减少透皮时的疼痛。当针身柔软(如金、银质毫针)或局部皮肤坚韧不能快插进针时,则用捻转进针。捻转的幅度要小,保持针具挺直,并两手配合动作,以利于进针。
-
微波针灸仪
从系统工程角度看,微波针灸是把微波发生器作为一个波导分系统,经特制天线(含毫针)与人体波导分系统共同组成一个暂时的“人-机”波导大系统,用前者影响(或重组)后者的电磁结构,引发其实物更新。1980年由北京海淀医疗电子仪器厂试制成名为“扁鹊-A型微波针灸仪”。现已形成不同型号的系列产品。
-
牙痛点2
牙痛点2为耳穴名。见《针法灸法学》。位于耳垂四区的中央。主治牙痛、牙周炎,并可用于拔牙麻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中耳背
中耳背为耳穴名。出《针法灸法学》。位于耳背,上耳背穴与下耳背穴连线的中点。主治腰背痛、皮肤病。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内生殖器
概述:内生殖器(nèishēngzhíqìTF2internalgenitals)为耳穴名。标准定位:内生殖器穴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内生殖器穴位于三角窝前1/3下部。主治病症:内生殖器穴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内鼻
概述:内鼻(nèibíTG4internalnose)为耳穴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标准定位:内鼻穴位于耳屏内侧面下1/2处。主治病症:内鼻穴主治鼻炎、副鼻窦炎、鼻衄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牛泽华
牛泽华为人名。贺普仁为现代针灸学家,全国名老中医。河北涞水县人。名医牛泽华的弟子。后入北京市中医院工作,善针灸,治病独具匠心,亦长气功拳术。著有《针灸治痛》《针具针法》《针灸歌赋的临床应用》《毫针疗法图解》《火针疗法图解》等。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
风溪
概述:风溪(fēngxīSF1、2iwindstream)为耳穴名。标准定位:风溪穴在耳 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风溪穴位于耳舟部,指、腕两穴之间。主治病症:风溪穴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平喘
平喘为耳穴名。出《针法灸法学》。位于对耳屏的尖端。主要治疗哮喘、腮腺炎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目1
目1为耳穴名。出《针法灸法学》。位于耳垂,屏间切迹前下。主治青光眼、假性近视、麦粒肿。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目2
目2为耳穴名。出《针法灸法学》,位于耳垂,屏间切迹后下。主治青光眼、假性近视、麦粒肿。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电子温针灸
电子温针灸是用电能温热毫针以代替艾卷、艾炷作温针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如最近研制生产的WJⅡ型电子温针治疗机和DWRⅢ型电子温针热灸治疗机等。临床对颈椎病、骨刺、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关节炎、肩周炎、偏瘫、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盆腔炎等有一定疗效。
-
外生殖器
概述:外生殖器(wàishēngzhíqìHX4externalgenitals)为耳穴名。标准定位:在对耳 下脚前方的耳 处。位于对耳 下脚上缘同水平的耳 处。主治病症:主治睾丸炎、副睾炎、外阴瘙痒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头部独特针灸点穴按摩技法
《头部独特针灸点穴按摩技法》为书名。臧俊岐等编撰。上篇基础篇,概述了针灸点穴按摩的特点、原理和作用,头部经脉的概况,头部常用穴位的位置、主治及操作,扼要地阐述了毫针、三棱针、皮肤针、埋针、火针、耳针、头针、面针、眼针、鼻针、口针、灸法、点穴法、按摩法的操作,穴位定位、主治及注意事项等;
-
皮质下
概述:皮质下(pízhìxiàAT4subcortex)为耳穴名。标准定位:耳穴·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耳穴·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病症:耳穴·皮质下主治痛症、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对屏尖
概述:对屏尖(duìpíngjiānAT1、2、4iapexofantitragus)为耳穴名。标准定位:对屏尖穴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对屏尖穴位于对耳屏的尖端。主治病症:对屏尖穴主治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症、睾丸炎、副睾炎。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老龙
概述:老龙:1.推拿穴位名;2.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广意》。掐此穴治惊风、昏迷。《保赤推拿法·掐老龙穴法》:“此穴在中指背靠指甲处。相离如韭叶许。若儿急惊暴死,对拿精灵、威灵二穴,不醒,即于此穴掐之,不知疼痛,难救”。出《幼科铁镜·虎口合骨穴图》。主治气厥。一般以指掐或用毫针直刺0.1~
-
耳迷根
概述:耳迷根(ěrmígēnR2rootofearvagus)为耳穴名。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标准定位:耳迷根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耳迷根位于耳背与乳突交界的耳根部,与耳轮脚对应处。主治病症:耳迷根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哮喘、心动过速、咽喉痛、腹痛、腹泻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压籽法、刺血法电针、埋针等进行刺激。
-
过敏区
过敏区为耳穴名。位于耳舟部,指、腕两穴内缘中点。主治过敏性疾患。一般用毫针、压籽法等进行刺激。
-
过梁针法
过梁针法亦称深刺奇穴法。用毫针深刺或强刺激经外奇穴以治疗癫痫等精神疾患的针刺方法。令患者坐于靠椅上,用约束带将患者的腰部及上下肢固定。针刺奇穴要深,以不穿透对侧皮肤为度。施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向右捻转为补,向左捻转为泻。左右捻转或浅刺不捻转为平补平泻。
-
交感
概述:交感(jiāogǎnAH6asympathetic)为耳穴名。标准定位:交感穴在对耳 下脚末端与耳 内缘相交处。交感穴位于对耳 下脚的前端与耳 内缘交界处。主治病症:交感穴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进针器进针法
进针器进针法为针刺进针方法之一。指应用特制的圆珠笔式或玩具手枪式进针器,将长短合适的平柄或管柄毫针,装入进针器内,下口置于腧穴的皮肤上,用手指拉扣弹簧,使针尖迅速弹入皮下,然后将进针器抽出的进针法。
-
角窝上
概述:角窝上(jiǎowōshàngTF1superiortriangularfossa)为耳穴名。标准定位:角窝上穴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角窝上穴位于三角窝前上方。主治病症:角窝上穴主治高血压。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等进行刺激。
-
角窝中
概述:角窝中(jiǎowōzhōngTF3middletriangularfossa)为耳穴名。标准定位:角窝中穴在三角窝中1/3处。角窝中穴位于三角窝中1/3处。主治病症:角窝中穴主治哮喘。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等进行刺激。
-
直接速刺法
直接速刺法为针刺进针方法之一。指针刺操作时双手配合,持圆利针、三棱针、短毫针等直接迅速点刺、浅刺穴位的进针法。
-
刺针法
刺针法为双手进针法之一。进针时右手(或左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左手(或右手)辅助进针,一边按压,一边稍加捻转,使针尖迅速穿透皮肤,再向下进入皮下,本法适用于长1.5寸左右的毫针。
-
单手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needle-insertingwithasinglehand)是指单用刺手持针刺入腧穴的进针法。操作时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也可先用中指端在应针穴位之上,反复揣摩片刻,使患者先有麻及舒畅之感后,再如前法刺入。
-
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
《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为书名。杨元德编。2003年3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与针灸处方有关的一部分针灸的基本理论(经络)、基本知识(腧穴)、基本技能(手法)。重点写明针灸处方的原则与常见病、疑难病的针灸处方,每病举出毫针的3~包括家传与笔者的经验处方。
-
练针法
练针法指练习针刺手法的方法。将草纸折叠成小方块,用毫针捻转刺入,反复进行,以锻炼指力。②棉纱球或泡沫塑料练针。用棉、纱布等紧裹成小球,或用泡沫塑料一块,在上面进行反复练习进针、提插和捻转等各种手法,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
持手
持手即刺手。刺手亦称持手。毫针进针时,两手同时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右手)称为刺手,配合作按押穴位动作的手(左手)称为押手。
-
显性感传
显性感传指用毫针、低频电脉冲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所产生的得气感沿古典经络路线传导的现象。参见循经感传现象: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人体接受针灸等刺激时,常会出现一种异常的感觉,如酸、麻、胀、蚁行感等,沿着古典经络路线扩布传导的现象,因称。
-
选针
选针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前选择质量、规格适宜的针具。衡量毫针的质量主要看针具材料的优劣和形状等,针具规格的选择多根据患者的体质、体形、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等,选用合适长短、粗细的针具。
-
套管进针法
套管进针法为进针法之一。此法需备有稍短于所用毫针的空心细管,操作时将套管放在穴上,针入其内,然后用手指快速拍打暴露于管外的针柄,针便迅速刺入皮下。这一方法可减少进针的痛感。套管进针法
-
揿针
揿针为针灸器具名。是一种专供皮内埋针使用的小型针具。麦粒式皮内针尾端如麦粒,身长有0.5寸、1寸两种,粗细如毫针。使用时将针横刺入皮下(揿针则垂直按入)。若无刺痛和不影响肢体活动时,便可用胶布固定。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较长时间留针的疼痛性病症或慢性疾病。
-
暖针
暖针指针刺前,将针置于机体近处暖热后再予针刺。《针灸聚英》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注》:“毫针于人近体,暖针至温,又曰着身温之。”意同口温,今已废用。
-
腰骶椎
概述:腰骶椎(yāodǐzhuīAH9lumbosacralvertebrae)为耳穴名。在腹区后方。腰骶椎穴在对耳 体部, 屏切迹至对耳 上、下脚分叉处分为5等份,其中上2/5为腰骶椎。主治病症:腰骶椎穴主治腰骶部疼痛。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颗粒式皮内针
颗粒式皮内针为皮内针的一种。麦粒式皮内针尾端如麦粒,身长有0.5寸、1寸两种,粗细如毫针。揿钉式皮内针尾部绕成圆形,状如图钉,身长0.1~使用时将针横刺入皮下(揿针则垂直按入)。若无刺痛和不影响肢体活动时,便可用胶布固定。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较长时间留针的疼痛性病症或慢性疾病。
-
魏氏针灸临证手册
《魏氏针灸临证手册》为书名。魏凤坡、魏波编著。中篇为“经络腧穴”,是针灸学基础理论,先介绍基本概念,而后选常用穴近170个,分经排列,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功用及刺法操作。下篇“刺灸法”,重点介绍毫针、艾灸和拔罐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介绍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耳针及头针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