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济万
丁济万(1903~名秉臣,出生于上海,为丁甘仁长孙。1931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学精临床各科,尤擅伤寒时病。整理有《丁甘仁医案》传世。丁济万1931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及上海国医学会理事长,并主持上海华隆中医院,南北广益善堂等机构。其临证经验极为丰富,学精临床各科,尤精内、外、妇、儿诸科,擅伤寒时病。
-
王一仁
王一仁为民国时期医家,新安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秘书长,主编《上海中医杂志》多年。原名晋第,曾从丁甘仁学习中医,改名依仁,浙江新安人。后与秦伯未、章次公、许半农等创办中国医药学院。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秘书长,并主编《上海中医杂志》,所著甚多,且曾与人合辑《神农本草经》。
-
李鼎
李鼎为现代针灸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进上海市公费医疗中医门诊所,后转上海中医学院,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有《中国针灸学概要》、审订《中国针灸学》及《新编中国针灸学》等。主编《经络学》和国际针灸水平考试《针灸学》等。以《针灸学释难》一书更具卓见。
-
药材资料汇编
《药材资料汇编》药材专著。上、下二集。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本书收集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草药类、附录等全国各类中药材。本书总结了上海老药工的经验,归纳有关文献及外地资料,系统整理了五十余次座谈讨论的成果。对于掌握地道药材等知识颇有参考价值。
-
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
《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为书名。上海第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组编注。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首先结合针灸穴位,将人体表面解剖做了概括性的介绍。本书系参照有关针灸文献用解剖学方法对常用的针灸经穴部位及针法、主法等加以整理考订而成。并附插图。1960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针灸学释难
《针灸学释难》为书名。1.李鼎主编。1986年由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出版。书以问答形式,就针灸学中81个疑难问题作了较为详细诠释,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等各个方面。对研习针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次修订出版。英汉对照选译本。2007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
叶秋渔
叶秋渔即叶劲秋。1955)为近代医家。浙江嘉善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编审委员。著有《中医基础学》、《伤寒论启秘》、《仲景学说之分析》、《针灸述要》等书。
-
丁伯玉
丁伯玉现代医家(1905-?原籍江苏江都,后移居于上海。家业医,以推拿为业,颇得家传,先后到上海华东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上海华东医院及北京中医研究院工作。其一指禅手法颇具特色,于工作中毫无保留培养接班人,传授其经验。
-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概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病理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19年组建,任期3年。2023年4月换届。
-
秦伯未
秦伯未(1901-1970年)近现代医家。1928年与章次公、许丰龙等创办中国医学院,并任教于该院。致力中医教育事业,创立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中医指导录》杂志,函授中医学。著作多达五六十种,重要的有《谦斋医话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医入门》等。
-
叶劲秋
叶劲秋为近现代医家(1900-1955年)。字秋渔,浙江嘉善县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编审委员。著有《中医基础学》、《伤寒论启秘》、《仲景学说之分析》、《针灸述要》等书。
-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外科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即统编二版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科和肛肠科之疾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内科著作。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二版教材之一,系以中医理论整理编写的一部内科学。内容全成、系统。书中总论部分,论述了病机、病症的基本概念及治疗总则。各论部分分述感冒、咳嗽、喘证等45种内科杂病。论述条理清楚,选方切于实用。并附前人医案作为临床参考,末列附方索引。197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沈杏苑
沈杏苑(1870-1956年)近现代医家。上海浦东人。尝从名医徐建村学医。后精于内外科,全活甚众。1949年后,参加工作,并被聘为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以其家中所存之藏书二千余册捐赠。著有《药论》一书,现存抄本。
-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外科著作。上海中医学院外科学教研组等编著。总论部分介绍病历的编写、诊断、治法及诊疗技术操作等。各论部分包括一般外科病、肛门病、皮肤病、眼耳鼻喉口腔病、常见外科急症等五章。主要根据实际临床体验结合现代医学的检验方法,或其他诊治法,对其中各种病证作简要的叙述,内容切于实用。
-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方剂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编。本书首先介绍方剂基本知识,其次按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等23类。逐章介绍常用方剂380首(包括附方85首,成药60种)的组成、配伍、功用、适应症和方解等内容。书末附有方剂简表、歌诀及索引。内容简要,切于实用。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时病分证表
《时病分证表》外感病专著。彭光卿辑。初刊于1941年。本书将雷丰《时病论》以表格形式加以归纳和整理。分述时病的病证、治疗诸法及成方。治疗诸法用歌括加按语的形式予以概括和阐析,条理比较清楚。现存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1955年上海书局重印出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影像专业委员会
概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影像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19年组建,任期3年。2023年4月换届。
-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医学论文汇编。本书刊论文十一篇。介绍丁甘仁、王仲奇、朱南山、陈筱宝、张骧云、范文虎、费绳甫、恽铁樵、徐小圃及奚咏裳、夏应堂等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临床经验。其中以审病论证、立方用药等方面的各家所长为重点。对读者颇有启发。1962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徐子瞻
徐子瞻清代医家。上海(今属上海市)人。康熙(1662-1722)年间上海四医家(李用粹、徐子瞻、刘道深、沈元裕)之一。医术精湛,断病详明,时人称之“徐仙”。
-
经络经穴玻璃人
经络经穴玻璃人针灸教具。外形为一直立位的健康男性模型。1959年首次由上海医学模型厂与上海中医学院等单位协作设计制造。透过有机玻璃外壳,能看到里面的内脏和骨骼,并布有十四经脉和361个穴位,还配有录音设备。开启时,各经脉及主要穴位随流注顺序以发光演示,并伴有录音讲解。
-
中国伤科学
《中国伤科学》伤科著作。本书原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之一,后经修订印行。书中首述伤科总论,其次介绍各种类型的骨折、脱臼、伤筋、创伤和内伤等病,比较系统规范,可供临床参考。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伤寒论新注
《伤寒论新注》为伤寒著作。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对六经病证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书中的注解和方论杂有附会或不够恰当的观点。现存1930年上海宏大善书局石印本,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
针刺麻醉临床和原理研究资料选编
《针刺麻醉临床和原理研究资料选编》为书名。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等合编。197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全国针刺麻醉研究资料选编
《全国针刺麻醉研究资料选编》为书名。全国针麻研究工作会议秘书处编。197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选编197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针刺麻醉研究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121篇。其内容有针麻的应用、原理探讨、经穴针感研究、经络本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等。资料丰富,反映了当时的针麻研究成果。
-
针灸学辞典
《针灸学辞典》为书名。本书为我国第一部大型针灸专业工具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类(包括一般基础、经络、脏腑、身形)、腧穴类(包括经穴、奇穴)、针灸治法类(包括针灸方法、用具、治疗原则、配穴法)、人物图书等四大类。文字简明,言之有据,引文得当,图文并茂,对针灸教学、临床、科研人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经络经穴玻璃人模型
经络经穴玻璃人模型为针灸教具。外形为一直立位的健康男性模型。1959年首次由上海医学模型厂与上海中医学院等单位协作设计制造。透过有机玻璃外壳,能看到里面的内脏和骨骼,并布有十四经脉和361个穴位,还配有录音设备。开启时,各经脉及主要穴位随流注顺序以发光演示,并伴有录音讲解。
-
丁仲英
丁仲英(1888~)近代医家。江苏武进孟河人,久居上海。丁仲英为丁甘仁次子,承医业,曾主持上海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等,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理事等。后侨居美国。1921年与陈存仁合编《康健论》两集。另有《丁仲英医案》抄本存世。
-
针灸文献索引(1959~1965)
《针灸文献索引(1959~1965)》为书名。1972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为《五十年来针灸文献索引》的续本。1958)》为书名。李善初、陈浩彬编。196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搜集1908~1958年间发表于131种刊物中的针灸文献2359篇。为学习和研究针灸者的参考工具书。
-
内经类证
《内经类证》为医经著作。秦伯未原编,余瀛鳌重订。此书由秦氏初编于1929年,编者将《内经》病证予以分类汇编,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1961年由原编者门人余氏予以补充修订,将《内经》病证分为44类,311种病候,更于每病类之后写按语一篇予以阐论,使读者从探讨各类病证中认识中医理论的完整性。
-
针灸治疗手册
《针灸治疗手册》为书名。1.《针灸治疗手册》编写组编。198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常用针灸疗法的基本知识、常用腧穴定位主治及57种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2.李倩侠编著。1953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
-
腧穴学
2.书名、杨甲三主编;针灸学科之一·腧穴学: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应用及其原理的一门针灸学科。腧穴学研究腧穴的历史源流、名称定位、特点类属、刺灸方法、主治及其作用机理。本书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供针灸专业用。罗永芬主编。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供针灸类专业用。
-
毛祥麟
毛祥麟为清代医家。字对山,上海人。撰有《对山医话》一书,主要为平时研究医学心得之随笔。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县人,工诗书画,亦精医术,尝著《对山医话》、《增注达生篇》等,未见行世。
-
针灸经穴挂图
针灸经穴挂图指绘有人体经穴位置的挂图,供临床、教学和研究参考之用。国内有多种版本,发行较广的有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等编绘的几种。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一包针
概述:一包针为药名,是千年健、金盏银盘、狼把草的别名千年健的别名·一包针:一包针为千年健之别名。见《中药志》。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见《上海常用中草药》。
-
五十年来针灸文献索引(1908~1958)
《五十年来针灸文献索引(1908~1958)》为书名。李善初、陈浩彬编。196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搜集1908~1958年间发表于131种刊物中的针灸文献2359篇。为学习和研究针灸者的参考工具书。
-
血府
血府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学》(上海)。参见积聚痞块穴:积聚痞块穴为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主治积聚痞块、胃痛、肠鸣、消化不良、经闭、遗精等。一般直刺0.5~
-
刘云阶
刘云阶为近代针灸家。参见谭志光:谭志光为近代针灸家。字容国。湖南长沙人。从师于上海刘云阶,回湘后创办针灸讲习所,传其术。著有《针灸问答》一书。
-
李士材
李士材即李中梓。李中梓为明代医学家。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生平著作较多,行世的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等,影响甚广。所著《铜人穴经》,惜已失传。
-
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
《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为书名。杨依方等编。1984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重点介绍杨永璇针罐并用、针药兼施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同时收录杨氏医学论文和药物治病的经验方。
-
针灸十四经穴位考订
《针灸十四经穴位考订》为书名。王野枫编订。1955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本书以表格形式,主要介绍十四经孔穴位置。
-
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
《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为书名。柯传灏撰。195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歌诀形式介绍十四经穴在临床上的选配法则。文字通俗,尤宜初学者。
-
针灸系
针灸是指高等中医院校中专事培养针灸人才的教学行政单位。1958年上海中医学院率先开设。后更名为针推学院。目前,国内中医院校都设置针灸系,或针灸(推拿)学院。
-
针灸疗法国外文献集锦
《针灸疗法国外文献集锦》为书名。陶义训、马立人编译。1956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
针灸疗法实验所
针灸疗法实验所即针灸研究所。针灸研究所指以针灸学为主要对象的学术研究单位。该所1955年即成为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以后,一些省市如安徽、上海等相继成立。主要从事针灸基础知识的整理;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机理探讨;针麻临床和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
-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为书名。柯传灏撰。195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录207个经外奇穴,以歌诀形式编撰。
-
针灸经典理论阐释
《针灸经典理论阐释》为书名。赵京生著。本书主要就《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重要概念、概论、方法和应用等经典理论问题,从其形成演变过程、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文字考证等角度,探究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原本涵义、内容特点、相互关系、学术意义、临床价值,分析其对后世针灸理论发展的影响,有作者独到的见解认识。
-
针灸经络专辑
《针灸经络专辑》为书名。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站经络译丛编。1965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张寿颐
张寿颐即张山雷。张山雷为近代医学家。名寿颐。上海嘉定人。致力于中医教学临床。著作较多,其中《经络俞穴新考证》,对经络学说的阐发与俞穴部位的考证都有所贡献。
-
陈慕兰
陈慕兰为近代针灸家。四明(今属浙江)人。李培卿之师。参见李培卿:李培卿为近代针灸家。字怀德。上海嘉定人。崇《内》《难》,精针灸,临证重脾胃虚实,治多奇中,针刺手法强调慢针细捻,补虚泻实,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