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
父㈠(fù)①父亲,亦指父精。《灵枢·天年》:“以母为基,以父为楯。”②高尊之意,喻太阳阳气隆盛。《素问·阴阳类论》:“三阳为父。”王冰注:“父所以督济群小,言高尊也。”㈡(fǔ,音甫)通“甫”。
-
亲属称谓
亲属关系简表:古今亲属称谓杂谈: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
徐秋夫
徐秋夫为南北朝刘宋时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名医徐道度之父,精针灸。《南史》载有秋夫给鬼治疗腰痛的传说。徐秋夫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熙为晋医家。从父习医,尤擅针灸。其子道度、叔响皆有医名。
-
王升
简介:王升(1773~字大昌,号叇沧。祖:王学权父:王国祥子:王士雄(王孟英)学术贡献:祖王学权,精于医理,著《重庆堂随笔》2卷(1808),未竟而殁。父王国祥为之辑注,越二年亦逝。对吴瑭《温病条辨》以桂枝汤为治温首方,亦持异见。曾云“若非泰西之书入于中国,则脏腑真形,虽饮上池水者,亦未曾洞见也。”
-
匡忠
匡忠(1359~1428)为明代医家。世居济南。里人抱疾求治者,无不以诚心起其危殆,从不计酬报,人多德之。子匡愚,代父任惠民药局医士。后奉召随郑和三度出使西洋,历交趾、占城、爪哇、三佛齐、满刺、苏门答腊、铴兰山、暹罗、索尼诸地。著《华夷胜览》。
-
赵自正
赵自正北宋医生。德州平原(今山东平原)人。父知嵓精医,随父习经方及医术。父卒,自正以医术应试,补翰林医学。其弟自化亦精医,参见上条。
-
周礼
周礼①明代医学家。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任迪功郎良医所良医正期间,考虑初习医者,一时难以登堂,遂取《难经》、《素问》与历代名医书,撷其精要,并附己见,撰成《医学碎金》四卷(1415年),以授诸生,已佚。书中先审病以定名,次原病以著论,论确后察脉,脉明后处方,汤液丸散,用各有宜,条理分明,便于初学者。
-
匡愚
匡愚(1378~1459)为明代医家。常熟(今属江苏)人。尝代父任惠民药局医士,后奉召随郑和三度出使西洋,历交趾、占城、爪哇、三佛齐、满刺、苏门答腊、锡兰山、暹罗、索尼诸地,著《华夷胜览》。正统六年(1441)与医学训科郁鼎志重建常熟惠民药局,以惠贫病军民。
-
方志贞
方志贞明代医生。常熟(今江苏省)人,父如化为当地名医,志贞继承父业,后亦以医名。
-
许晖
许晖为南北朝北齐医生。高阳(治今河北高阳)人。父许遵,明《易》善筮,兼晓天文、医术。从父得授妇人产法。武成(559~560)时,以此术累获赏。
-
张士骧
张士骧清代医家。医名遂大震。温病学家叶天士、王孟英深表敬佩。后至广东,拜唐宗海为师,并记其与唐对问内容,编成《本草问答》,书中亦涉及中西医之短长及异同。另有《雪雅堂医案》及《类中秘旨》,均有刻本行世。后书对类中风有独到见解,认为系“水火内动,肝火上扬,血气并走于上”所致。
-
倪洙龙
倪洙龙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17世纪。承父倪朱谟之医业,尤擅伤寒,刻父书行于世。自撰《伤寒汇言》,已佚。
-
孙桂岩
孙桂岩为孙志宏之父。孙志宏为明代医家。字克容,别号台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他年轻时曾考科举,年长继承父业,也以医术闻名。行医五十年,并参考古今书籍,撰成《简明医彀》一书,比较简明浅显易懂。
-
姚起凤
姚起凤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父芳林业医,名振江淮。起凤少攻举子业,不售,遂改承父业。潜心研究先人之秘书,凡《素问》、《难经》及金元四大家之书莫不研究,术日精。其治病不图名利,不以贫富异视,远近闻名。子骅、骝,均以医名。
-
冯三锡
冯三锡明代医生。河南洛阳人。父冯国镇为当地名医家。三锡早年习儒,为痒生,后习医,传父之业,亦以医名。
-
脉理存真
《脉理存真》脉学著作。清·余显廷校订。刊于1876年。余氏叔祖父余燕峰曾以《诊家枢要》为基础,杂采诸家学说,详辨脉象,编成《脉理》一书。显廷据《脉理》予以校订补充。书成,其父余丽元定名《脉理存真》,并撰滑伯仁先生传一篇附于卷前。现存清刻本。
-
韦文贵
现代眼科学家,浙江东阳人。出身世医,其父韦尚林曾在清太医院供职。以擅治角膜溃疡,视神经萎缩,尤其擅长金针拨障术。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建院,由全国聘请著名中医任职,韦文贵在应聘之列,后任该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之职。其著作有《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并发表若干论文,介绍其治疗各种眼病之经验。
-
直鲁古
直鲁古为辽代针灸家。吐谷浑(今属青海)人。一骑士之子,在战争中为辽太祖所收。擅针灸,官至太医。撰有《针灸脉诀书》一卷。世善医,其父马上视疾,亦知标本。婴儿时,战乱中为父所弃,被辽太祖、淳钦皇后收养。长成亦习医,专精针灸。
-
程邦贤
休宁(今属安徽)人。父程公礼有医名。万历十二年(1584年)父殁,哀痛过甚,项下发大瘿(自此人称其为“程大瘿先生”)。后易道士服,学习其父所遗方书,日久而精岐黄,治疗多效,尤擅幼科。撰《医集大成》未竟而卒。妻蒋氏、子相皆精医术。
-
王国瑞
王国瑞为元末针灸家,字瑞庵。婺源兰溪(今属浙江)人。名医王开之子,承父业,精针灸,屡游三吴,医名大振。与父合注窦汉卿《铜人针灸密语》。又撰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1卷。书中首载《一百二十穴玉龙歌》、飞腾八法等内容。记述经验取穴效方,并编为歌括。子、孙承其业。
-
许奭
许奭(shì式)为隋代医生许澄之父。仕梁时为太常丞中军长史,精通医术,其医名与姚僧垣并列,方药奇妙。子许澄亦以医名。许澄(6世纪)为隋代医生。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得父许奭之传,历尚药典御、谏议大夫等。父子以医术均闻名于当时。撰有《备急单要方》3卷。
-
朱少鸿
朱少鸿(1873-1945年)近代医家,江苏江阴人,家为世医。少时即随父侍诊,至二十八岁父殁后,独立悬壶于邑。后移居上海,临证机动灵活,不拘泥于经方时方,活人颇多。因诊务忙而无暇著述,其所遗医案稿由其门徒整理,曾发表于现代医药刊物。
-
姚浚
姚浚明代医家。字哲人。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父九鼎曾任职太医院。承父业,以医世其家。著《脉法正宗》、《难经考误》、《药品征要》、《风疾必读》等,皆佚。
-
王邦傅
王邦傅为明末清初医家。曾活动于江苏扬州一带。因体弱多病,遵父命改儒习医。究心《脉诀》10余年,逐节疏释,详论博引,且以河图洛书之说阐《脉诀》奥旨,著《脉诀乳海》6卷,力辟“《脉诀》为高阳生伪作”之说。
-
雷丰
雷丰为晚清医家。从父学医,长于温病。时症,亦善针灸。撰有《时病论》《灸法秘传》行世。世医出身,雷氏自受家庭薰染,且天资聪颖,博学多才,颇有名于时。雷氏医德高尚,不追逐名利。手著《时病论》一书八卷,以论四时温病为主,并兼及疟痢泄泻诸证,每病之后又附有个人验案,亦为温病学中重要而切于实用之著作。
-
刁质明
刁质明为近代医家,字守愚。崇明(今属上海市)人。父步忠,精喉科,遗有家藏秘本。继父业,以咽喉介乎内外之间,故医者亦当精内、外科,始可与疗。主张外科手术与内科汤药并重,尝将其父所传,并取古今论说及己之心得,集为《喉科家训》4卷(1918)。
-
苗父
苗父传说中上古祝由师。亦作弟父、茅父。据载:其为医时,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前来求治者,皆平复如故。为后世祝由科之始。
-
亲子关系概率
亲子关系概率(paternityprobability)是指在不排除亲子关系的情况下,为证实假设父(母)和孩子遗传关系,根据遗传学原理计算出的父(母)子(女)关系的可能性。
-
熟水草果饮
《百一》卷二:方名:熟水草果饮组成:乌梅肉4两,草果3两,干姜(炮)3两,赤茯苓2两,甘草(炙)半两。主治:翻胃。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瓷器盛,以熟水调和,随意服之。
-
李东璧
李东璧即李时珍。李时珍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科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承父业,亦以医药鸣世。尤重药物研究,所著《本草纲目》,先后传到亚洲及欧洲不少国家,是世界公认的古代著名科学家。其他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在针灸学和诊断学上也有一定贡献。
-
陆昌
陆昌即陆瘦燕。陆瘦燕为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出身于针灸世家,幼随父侧,耳闻目濡,立志学医。后悬壶沪上,与夫人朱汝功共创“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弘扬国术。临床辨证施治,脉候三部,重在调理脾肾,手法娴熟,匠心独具,名噪当时。曾主持编写《针灸学》教材、《针灸学习丛书》,为继承和发扬针灸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
王一鹏
王一鹏为明代医生,字启云,松江(今上海)人。少年落拓不羁,父节之,有医名,督学甚严。名医沈虚明视其才,悉授其术,乃精小儿医。其治小儿病审证精细,时以小儿医独夸江南。
-
王思忠
王思忠为明代医家,渭南(今属陕西)人。精医术,治病多捷效。夏月,父忽病目不见物,治之三日即愈。尝任太医院吏目。
-
石公集
石公集为唐代眼科医生。同州(今陕西大荔)人。祖、父均以精针拨白内障术名世。公元837年治杜眼病,诊断为白内障,谓须年后,脂老硬如白玉时始可手术。至至,法以针旁入白睛穴上,斜拨去之,如蜡塞管,蜡去管明。可见石氏对针拨白内障之病理发展、手术治疗的时机和适应证均有相当正确的认识,其手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司马隆
司马隆为明代医家。祖籍咸宁(今陕西长安)人,后随父元亨迁居江宁,继父业,擅医术。勤读《内经》及朱李诸家著作。遇危病,必潜心静思,探求病源,治之而已。遇疫病,虽亲族畏避,亦诊视不辍。
-
许扆
许扆为元代医官。字君黼。曲沃(今属山西)人。许国桢之子。随父事元世祖,赐名忽鲁火孙,使从许衡学。任礼部尚书,提点太医院事,旋改尚医太监。后转正议大夫、提点太医院事,参与政事。卒谥僖简,追封赵国公。
-
汪元轼
汪元轼清代医家。字正希,号古香,江苏长洲县人。父汪学舟亦为名医,尝自拟“保阴煎”一方。元轼曾任长洲医学训科,于《吴医汇讲》中发表《读先祖“保阴煎”谨记》。
-
许澄
许澄(6世纪)为隋代医生。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得父许奭之传,历尚药典御、谏议大夫等。父子以医术均闻名于当时。撰有《备急单要方》3卷。
-
徐謇
徐謇(jiǎn音检)(约432-512年)南北朝时北魏医家。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叔响为当时名医。精于脉诊,讲求服食,常服药饵,年垂八十,鬓发不白,力未稍衰。正始元年(504年),为光禄大夫,加平北将军。卒于延昌(512-515)年间。子徐践亦以医名。
-
谢星焕
谢星焕清代医家。江西南城人。祖、父皆业医。承家学,业医,治崇李东垣、喻嘉言之学,施治数十年,颇富经验,对于痿躄、拘挛、痰饮等辨识清晰。子甘澍(字杏园)继其业,著有《医学集要》,并辑其父验案《得心集医案》六卷(1861年)。
-
卓雨农
卓雨农(1906-1965年)现代医家。四川成都人。十六岁随父学医,承家学,深研中医经典,学术造诣较深。1949年后,任成都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擅长妇科,与当地名医陆景庭、王朴诚等齐名。著有《中医妇科治疗学》、《中医妇科临床手册》、《论崩漏》。主编全国中医学院统编教材《中医妇科学讲义》。
-
仲昶
仲昶元明间医官。字德明,父学輅为名医。尝因治愈天顺帝病而受宠,并授太医院院判。
-
郑翥
郑翥清代医生。福建龙岩人。康熙年间(1662-1722年)随父至广东三水。因其幼弟多病,请佛山龚天锡诊治,其用方皆出万全《幼科发挥》。后得其书,加以校订,名为《幼科发挥大全》(一名《静观堂校正家传幼科发挥秘方》)四卷。
-
赵贞观
赵贞观明代医家。字如葵。鄞县(今浙江)人。名医赵献可之子。承父业,亦精医,颇具医德,治病不计利,著有《痘疹论》、《绛雪丹书》等,已佚。
-
施教
施教明代医生。字子承,号心菊。无锡(今属江苏)人。幼丧父,精研儒学,久不得志。取《素问》、《难经》及金元诸家之书,互为参证,久之通悟,诊视有方,投药无不效。善用人参,谓:百病从虚入,气实则病去,故以人参为主,他药为佐,每获良效。
-
裴瑾怀
裴瑾怀近代医生。江苏常熟人,出身世医家。父裴锡堂为儿科名医。谨深得家传,尤善疗温病,推崇叶天士,用药以轻灵取胜。
-
罗越峰
罗越峰清末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藏书甚富,医书尤多,半为其祖敬轩、父履安手录。以四十年临证经验,广采诸家验方,编成《疑难急证简方》四卷(1895年)。收入《珍本医书集成》。
-
吕献策
吕献策为明末医家。广川平原(今山东长山)人。幼年习举子业,后以父疾而改习医,日夜奉侍,究心医学,久而精通。撰《妇人调经》,专论续嗣。又鉴于儿科为最难事,乃聚麻痘书数种,参考研寻,纂成《痘疹幼幼心书》(1635)。
-
林祖成
林祖成清代医家。古闽(今福建闽侯)人。父林开燧为当地名医。得家传,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宫廷一等侍卫,兼掌太医院十二年。乾隆四年(1739年)校录其父所遗书,名《会编纪略》,后由张在浚重刊(1753年),末附浙江仁和柴潮生(字屿青)所撰《儆曙斋医案举隅》一卷(1753年)。
-
李言闻
李言闻明代医家。字子郁,号月池,湖北蕲春人。为李时珍之父,为邑中名医,尝任太医院吏目。其著作有《四诊发明》、《痘疹证治》,均未见行世。并有增补崔嘉产《脉学举要》一书,又有《蕲艾传》、《人参传》等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