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
概述:额:1.人体部位名;指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出《针法灸法学》。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主治病症:耳穴·额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眉下垂整形术
概述:由于老年性皮肤松弛,或因面神经额支瘫痪或重症肌无力,都可致使眉下垂,形成上脸睑檐盖样遮蔽或下移,影响外貌和视野。较为彻底的矫治方法是采用额颞部皮肤提紧术。沿眉弓上缘的切口要注意刀刃略向额面倾斜,以保护眉毛的毛囊。皮下缝合时必须与额骨骨膜相固定。局部包扎24小时,术后7天拆线。
-
颅顶肌
颅顶肌阔而薄,左右各有一块枕额肌,它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后方的肌腹位于枕部皮下,称枕腹。帽状腱膜很坚韧,连于两肌腹,并于头皮紧密结合,而与深部的骨膜则隔以疏松的结缔组织。枕腹起自枕骨,额腹止于眉部皮肤。枕腹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时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
-
额中
额中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头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1寸处。主治烂眼弦、面神经痛、额窦炎、眩晕、呕吐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额中
-
颜
概述:颜:1.庭、天庭;庭、天庭·颜:颜为人体部位名。即额部中央。一说指面部前中央。为督脉等所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黄帝内经素问·刺热》:“心热病者,颜先赤。”《黄帝内经灵枢·论勇》:“失气惊悸,颜色变更。”
-
剪鼻毛法
操作名称剪鼻毛法适应症为鼻内手术的常规准备。方法及内容①患者头向后仰,灯光焦点集中在一侧鼻孔,剪刀刃上涂凡士林:使剪下的鼻毛粘在剪刀上,不致被吸入鼻腔;②左手示指及拇指将患者鼻尖向上轻轻抬起,其他手指固定于额面部,以右手持剪刀齐鼻毛根部剪除鼻毛,再用蘸有凡士林的棉签擦净鼻前庭皮肤,检查是否干净。
-
目飞
目飞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头额部。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2寸处。主治鼻出血、额神经痛、心悸、急性鼻炎、泪腺炎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灸3壮,或温灸3~5分钟。
-
胎先露
分娩时,胎儿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部分叫“先露部”。头位的先露部可因胎头俯屈良好、俯曲不良及仰伸等不同情况,分为顶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等,其中以顶先露最常见,额及面先露少见。臀位的先露部为臀,因胎儿下肢屈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盘腿臀先露、伸腿臀先露以及足或膝先露等。横位的先露部为肩,又称肩先露。
-
脑缝
脑缝头部颅骨相互吻合之齿状缝线。脑缝线包括: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冠状缝;顶骨与颞骨吻合的缝线叫顶颞缝;蝶骨与额骨吻合的缝线称蝶额线;枕骨与乳突吻合的缝线称枕乳突缝。
-
阳邪风证
概述:阳邪风证为病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辨证分型:“额板眉棱骨痛也…元气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张氏医通》卷八)。
-
阴邪风证
阴邪风证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额板眉棱骨痛也,发则多于六阴用事之时,元虚精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在临床中必须明确:因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故在治疗中应详审病因,辨证用药。
-
囟骨
囟骨又名囟门,即额囟。婴幼儿两顶骨前内角尚未发育完全所致。两岁以后,额囟闭合而称顶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
-
鼻窦透照法
操作名称鼻窦透照法方法及内容此检查必须在暗室进行,检查时比较两侧鼻窦的透光程度,若二侧同时有病变,应结合症状及前鼻镜检查所见,考虑诊断。此法检查准确性不高,现已少用。2.上颌窦透照法将透照灯置于患者硬腭下部,嘱患者紧闭口唇,观察下眼睑显有半月形透光区,偶见瞳孔发亮或患者自觉有光感。
-
风气二疽
风气二疽为病名。出自《外科备览》。生于左额之疽为风疽、右额之疽为气疽,故名。若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脓者危重;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气实者服透脓散,外敷冲和膏;溃后宜服托里排脓汤,外治同外痈。
-
头颅骨
概述:头颅骨为解剖结构名。顶骨:头颅骨指顶骨。头部覆盖脑实质的骨骼:头颅骨为头部覆盖脑实质的骨骼,由左右顶骨和部分额骨、枕骨构成。头颅骨指覆盖脑实质的骨骼。主要由左右顶骨和部分额、枕骨构成。
-
镶嵌进化
镶嵌进化mosaicevolution指进化中表现型的各个部分独自地进行变化。最易看到的是菊石类的进化,但S.M.Stanley(1979)则更进一步地举出了下述例子:(1)在人科的系统发生(进化)中,早期为了双肢移动,特别是腰带发生了变化,另外头骨形状和脑的大小也在其后发生了迅速的变化;
-
嗅球
嗅球bulbusolfactorius在大脑额叶来自许多(人约2万6千个)嗅细胞的神经纤维缠集在一起,形成线球状的部分.在这里,纤维与多个次级神经元——僧帽细胞(兔为24个)的树突相连接,进而由这里伸出神经纤维形成嗅囊,终止于额叶下方。一般认为它在嗅味的辨别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
克罗麦昂人
克罗麦昂人(Cro-Magnon)克罗麦昂人化石于1868年发现于法国克罗麦昂村,故称克罗麦昂人,他是现代白种人德祖先。克罗麦昂人身高1.8m,头骨高而长,额部垂直,眉嵴微弱,颜面广阔,眼眶低而短,眶间距离较窄,鼻狭,脑容量大;身材高大,四肢骨髓腔较大,骨嵴显著;这些特征与现代人接近。
-
酒精中毒性痴呆
酒精中毒性痴呆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一种痴呆状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人格改变,智力低下,记忆障碍,淡漠退缩。脑CT显示脑室扩大,大脑皮质特别是额叶显著萎缩。病程可持续数年,预后较差。
-
天护
天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0.5寸。主治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等。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对耳屏
对耳屏为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其上分布的耳穴如下:外侧面有额穴、颞穴、枕穴;边缘有平喘穴、脑干穴及缘中穴;内侧面是脑、睾丸(卵巢)穴。
-
阳白内一寸
阳白内一寸为经外奇穴名。出《青海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额部,眉中点上1寸再向内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面神经麻痹。一般针尖向下沿皮透至眉毛。
-
鱼上
鱼上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额部,眉弓中心点直上0.5寸。左右计2穴。主治近视。一般沿皮刺0.3~0.5寸。
-
眉弓
眉弓即眉棱骨条。眉棱骨即现代所称之眉弓。相当于额骨构成眼眶的部分。为足太阳膀胱经等所过。奇穴鱼腰即位于眉弓中点。
-
苍防干葛汤
处方:苍术、防风、干葛、白芷、厚朴、甘草。功能主治:下利,风湿伤阳明,额痛目痛,手足拘痛,身热多汗,六脉长大。摘录:《伤寒大白》卷四
-
咽部涂药法
操作名称咽部涂药法适应症局部消炎、止痛、收敛、湿润及麻醉。用品及准备额镜、压舌板、卷棉子及必需的药物。方法及内容患者坐位,对准光线,张口发“啊”音,施药者左手持压舌板压舌前2/3部位,右手持浸有药液之卷棉子,迅速轻巧而准确地涂药于患处。
-
耳镜检查法
操作名称耳镜检查法方法及内容1.受检者侧坐,检查者将额镜光线集中于受检者的外耳道口,以一手向后上方牵引耳廓。如系小儿则应向后下牵引,使耳道变直。2.选择大小合适之耳镜,旋转置入外耳道。3.耳镜不应放入太深,以便左右上下移动,观察耳道各部及鼓膜之全貌。
-
扶桑骨
扶桑骨骨名。指蝶骨大翼颞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扶桑骨,即两额骨傍,近太阳肉内凹处也。”
-
巅
巅为人体部位名。又作颠,指头顶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
-
鼻窦肿物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可直接侵入眶内或波及眼外肌,引起眼球突出或运动受限。额窦肿瘤使眼球向前、下突出,上转受限;蝶窦和筛窦后组肿物使眼球向正前方突出,可伴视盘水肿及视神经萎缩。症状体征可直接侵入眶内或波及眼外肌,引起眼球突出或运动受限。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即可诊断。
-
核下瘫
核下瘫是指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伤引的瘫痪。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损伤同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舌下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
-
筛骨
筛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
颡
颡①额部。见“颡大”。②后鼻道。见“颃颡”。
-
后发际
后发际是指在项(后颈)部上方的头发边缘部。发际为头发的边际处。其中在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前发际;在项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后发际。《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
-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hyPoglossalnerve)主要由躯体运动纤维组成,由舌下神经核发出,自延髓的前外侧沟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下行于颈内动、静脉之间,弓形向前达舌骨舌肌的浅面,在舌神经和下颌下腺管的下方穿额舌肌入舌,支配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
-
托颐位
托颐位为针灸体位。参见坐位:坐位为指在不同坐势下取穴或施术。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前部)、侧倚位(针灸一侧颜面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额部)、伏案位(针灸项背及后头部)、屈肘仰掌位(针灸上肢屈侧)、屈肘俯掌位(针灸上肢伸侧)、屈肘拱手位(针灸上肢桡侧)、箕坐位(针灸下肢前面及内外侧)等。
-
方颅
方颅(enlargedsquareskull)是指小儿头颅顶骨与额骨向外隆起而使头颅呈方形的表现。
-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infantileabdominalpainwithsyndromeofcoldattackingabdomen)是指贪凉饮冷,脘腹中寒,以脘腹疼痛,阵阵发作,痛甚时额出冷汗,唇色青紫,得温痛减,面色苍白,肢冷,或呕吐腹泻,舌淡,苔白滑,脉弦为常见症的腹痛证候。
-
黄连通圣散
处方:防风通圣散加黄连、薄荷。功能主治:脑漏。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用法用量:水煎,热服。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
修天庭
修天庭自我推拿方法名。即将两手掌擦热后,来回抚摩额部。有养颜防病的作用。《杂病源流犀烛·面部病源流》:“《养性书》:热摩手心,频拭额上,谓之修天庭。连发际,二三七遍,面上自然光泽,所谓手宜在面是也。”
-
仰顶生
仰顶生为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
-
庭
庭即颜。参见颜:颜为人体部位名。又称庭、天庭。即额部中央。一说指左右眉目之间;一说指面部前中央。为督脉等所过。庭为人体部位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即天庭。
-
前囟
前囟(anteriorfontanel)为人体部位名。是指婴儿出生后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01.5~2厘米,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
眉棱骨
眉棱骨即现代所称之眉弓,指眼眶上缘骨骼。相当于额骨构成眼眶的部分。为足太阳膀胱经等所过。奇穴鱼腰即位于眉弓中点。
-
局部选穴法
局部选穴法针灸选穴法之一。指在病变局部选取穴位治疗的方法。是《内经》中“以痛为输”、“随而调之”等选穴原则的运用。如额痛取印堂、攒竹等穴,胃痛取中脘、梁门等穴,膝痛取膝眼穴等。适用于体表各部的局部病变,对内脏和深部疾患亦有一定的疗效。
-
睛明骨伤
睛明骨伤病名。系指额骨眉弓部损伤的病证。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本病多由跌打损伤所致。治宜按外伤和骨折的方法处理。
-
吉灶丹
吉灶丹为病名。小儿丹毒之一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系足太阳膀胱经风热所致。症见丹从头额向脑发展,红热肿痛不已,浑身作热。治宜防风通圣散加减,外用紫荆散调搽,或赤小豆末调搽。
-
鼻部切诊
鼻部切诊(palpationofnose)是指触压颧、额、鼻根、眼内眦两侧,观察有无压痛;触扪鼻根、鼻背部有无骨擦音或凹陷;对鼻前庭囊肿、硬结进行触诊;对鼻甲肿大者,可探查其硬度,发现鼻腔有新生物,可用卷棉子轻轻触压了解其软硬程度、活动度的诊断方法。
-
慎火草汁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名:慎火草汁涂方组成:慎火草。主治:小儿神灶丹。起两额旁,不出一日变为赤黑包。用法用量:先以刀子微镰丹上,令血出涂药,以愈为度。制备方法:上绞取汁。
-
并眼
并眼见于脊椎动物。为眼发育受抑制的畸形之一。症状是左右两眼在额正中合并在一起,进而形成独眼甚至无眼。各种实验表明,这种畸形与原基的诱导效果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