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楊氏家藏方》卷二:荊芥丸

處方

荊芥360克 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臍)白附子(炮)烏藥 當歸(洗、焙)川芎各30克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每30克作10丸,硃砂爲衣。

功能主治

治風邪上攻頭面,眩暈痰多,咽膈不利,口目瞤動,偏正頭痛;或傷風頭痛,發熱鼻塞聲重。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細嚼,茶清或酒送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二

《聖濟總錄》卷十七:荊芥丸

處方

荊芥穩4兩,細辛(去苗葉)1兩,芎藭1兩,白殭蠶(炒)1兩,天麻1兩半,羌活(去蘆頭)2兩,防風(去叉)2兩,蒺藜子(炒,去角)2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扎,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諸風頭旋,目痛眩,肢體拘急,手足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細嚼,荊芥茶送下;溫酒亦得。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祕要》:荊芥丸

處方

浮萍、荊芥子(淨擇洗)各等分。

製法

上爲末,用水爲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出汗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祕要》

《普濟方》卷二七二

方名

荊芥丸

組成

荊芥末。

主治

身上一切瘡。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茶、酒任下。

製備方法

上以地黃自然汁熬成膏,和荊芥末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