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2014年09月1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華本草》:谷芽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

Gǔ Yá

英文名

Rice-grain Sprout, Millet Sprout

別名

櫱米、谷櫱、稻櫱、稻芽。

來源

藥材基源:爲禾本科植物稻的穎果經發芽而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yza sativa L.

原形態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左右。葉鞘無毛,下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5-25mm,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6-15cm。圓錐花序疏鬆,成熟時向下彎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長6-8mm,含3小花,下方兩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而位於1兩性小花之下;穎極退化,在小穗柄之頂端呈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長3-4mm,兩性小花外稃,有5脈,常具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長1mm;雄蕊6;花葯長2mm;花柱2枚,筒短,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資源分佈: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性狀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果實呈稍扁的長橢圓形,兩端略尖,長6-9mm,寬約3mm。外種堅硬,表面黃色,具短細毛,有脈5條。基部有白色線形的漿片2枚,長約2mm,淡黃色,膜質,由一側的漿片內伸出淡黃色彎曲的初生根。內釋薄膜狀,光滑,黃白色,內藏果實,質堅,斷面白色,有粉性。氣無,味微甜。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黃白色。①胚乳細胞含有澱粉粒,單粒呈不規則的多角形,邊緣尖銳,直徑2-10μm,偶見凹形臍點,層紋不明顯,復粒由多數單粒組成,全角多呈卵圓形。②外稃上可見單細胞非腺毛,長150-250μm。

理化鑑別(l)取本品粉末2g,加水4ml置乳鉢中研磨,靜置片刻,吸取上層清液,濾過。濾液點於濾紙上,噴灑前三酮試劑,在100℃左右的供箱中,放置l-2min,呈現紫色斑塊。(2)取上述的水提取液,點於濾紙上,噴灑苯胺一鄰苯二甲酸試劑,在105℃烘5min,呈現棕色斑點。

化學成份

含蛋白質、脂肪油、澱粉、澱粉酶、麥芽糖(maltose),腺嘌呤(adenine),膽鹼(chol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等18種氨基酸。

藥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β-澱粉酶能將糖澱粉完全水解成麥芽糖,α澱粉酶則使之分解成短直鏈縮合葡萄糖,但本品所含的α-和β-澱粉酶量較少,其消化澱粉的功能不及麥芽。

炮製

1.取揀淨的稻穀,用水浸泡1-2天,撈出置容器中,上蓋潮溼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溼潤,至初生根(俗稱芽)長約3-6mm時,取出曬乾。

2.炒谷芽: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並大部爆裂,取出放涼。焦谷芽:將谷芽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微噴清水,取出風乾。

性味

甘;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主食品店積停滯;脹滿泄瀉;脾虛少食;腳氣浮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30g;或研末。

注意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櫱米即稻櫱也。具生化之性,故爲消食健脾、開胃和中之要藥,脾胃和則中自瘟,氣自下,熱自除也。

2.《本經逢原》:谷芽,啓脾進食,寬中消谷,而能補中,不似麥芽之克削也。

3.《本草綱目》: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4.《食物本草會纂》:除煩消食。

5.《中藥材手冊》:治脾虛,心胃痛,脹滿,熱毒下痢,煩渴,消瘦。

摘錄

《中華本草》

谷芽藥典標準

品名

谷芽

Guya

SETARIAE FRUCTUS GERMINATUS

來源

本品爲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將粟谷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的溫、溼度,待鬚根長至約6mm時,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狀

本品呈類圓球形,直徑約2mm,頂端鈍圓,基部略尖。外殼爲革質的稃片,淡黃色,具點狀皺紋,下端有初生的細鬚根,長約3~6mm,剝去稃片,內含淡黃色或黃白色穎果(小米)l粒。氣微,味微甘。

鑑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約30μm;臍點星狀深裂。稃片表皮細胞淡黃色,回行彎曲,壁較厚,微木化,孔溝明顯。下皮纖維成片長條形,壁稍厚,木化。

檢查

水分

不得過14.0%(附錄ⅨH 第一法)。

總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出芽率

取本品5g,照藥材取樣法(附錄ⅡA)取對角兩份供試品,檢查出芽粒數與總粒數,計算出芽率(%)。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於85%。

谷芽飲片

炮製

谷芽

除去雜質。

性狀、鑑別、檢查   同藥材。

炒谷芽

取淨谷芽,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深黃色。

本品形如谷芽,表面深黃色。有香氣,味微苦,

檢查   水分同藥材,不得過13.0%。

總灰分同藥材,不得過4.0%。

酸不溶性灰分同藥材,不得過2.O%。

焦谷芽

取淨谷芽,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焦褐色。

本品形如谷芽,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氣。

性味與歸經

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

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於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炒谷芽偏於消食,用於不飢食少。焦谷芽善化積滯,用於積滯不消。

用法與用量

9~1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