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考證》

明 李時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脈訣非叔和書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脈非一道,今世惟守寸關尺之法。所謂關者多不明,獨俗傳脈訣,詞最鄙淺,非叔和本書,乃能直指高骨爲關。然世之高醫,以其書贗,遂委棄而羞言之。(跋郭長陽書)東陽柳貫曰∶王叔和脈經十卷,爲醫家一經,今脈訣熟在人口,直謂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晉時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僞託,以便習肄爾。朱子取其高骨爲關之說,不知其正出脈經也。廬陵謝縉翁曰∶今稱叔和脈訣,不知起於何時,宋熙寧初,校正脈經,尚未有此,除孔碩始言脈訣出而脈經隱,則脈訣乃熙寧以後人作耳。惟陳無擇三因方,言高陽生剽竊作歌訣,劉元賓從而和之,其說似深知脈經者,而又自着七表八里九道之名,則陳氏亦未嘗詳讀脈經矣。河東王世相曰∶診候之法不易精也。軒岐微蘊,越人、叔和撰難經脈經,猶未盡泄其奧,五代高陽生着脈訣,假叔和之名,語多牾,辭語鄙俚,又被俗學妄注,世醫家傳戶誦,茫然無所下手,不過藉此求食而已,於診視何益哉。雲間錢溥曰∶晉太醫令王叔和脈經,其言可守而不可變。及託叔和脈訣行,而醫經之理遂微。蓋叔和爲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醫道之日淺,未必不由此而誤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