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府 2015年05月20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風府:1.經穴名;2.經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經穴名·風府

經穴名(Fēngfǔ GV16)。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督脈。爲陽維、督脈之交會穴。風:風邪;府:聚集處。穴在枕下,可治風邪之爲病,常是風邪聚集的部位,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標準定位

正坐位。風府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位於頸後區,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正坐,頭微前傾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取法

正坐,頭微前傾,於後正中線上,後髮際直上1寸處取穴。

位於頸後區,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正坐,頭微前傾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腱之間→項韌帶(左右頭半棘肌之間)→左右頭後大、小直肌之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風府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之間,頸韌帶(左、右頭半棘肌之間)、左、右頭後大、小直肌之間。淺層布有枕大神經和第三枕神經的分支及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枕下神經的分支。

特異性

督脈、陽維之會

功用

散風熄風、通關開竅

有祛風邪、利機關、清神志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①針刺風府穴,對胃功能有良性調整作用。②連續針刺家兔“肝俞”“足三裏”“風府”5~7次,可引起皮層、皮層下結構、肝、腎及腓腸肌組織化學改變。[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神志以及頭項、口鼻等部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神經性頭痛、頸項強痛、目眩、鼻塞、鼻衄、咽喉腫痛、暴瘖、中風舌急難言及癔病、精神分裂症、癲癇、腦萎縮、延髓麻痹、高血壓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舌急不語,咽喉腫痛。失音,頭痛,眩暈,頸項強急,中風癲狂, 。神經性頭痛,頸項部神經、肌肉疼痛,感冒,癔病。

刺灸法

一般針尖向下頜方向斜刺0.5~1.0寸。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不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伏案正座,使頭微前傾,項肌放鬆,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可灸。

配伍

本穴配風門、風池、列缺、合谷、復溜治風寒感冒;配後溪治後頭痛;配陽穀治目妄視、狂走[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風府配風市,有疏風通絡的作用,主治寒 傷肌膚經絡。

風府配肺俞、太沖、豐隆,有理氣解鬱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煩亂欲死。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督脈、陽維之會。

《鍼灸聚英》:項後入髮際1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鍼灸資生經》:風府者,傷寒所自起,壯人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護其項。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

《扁鵲心書》:但此穴入針,人即昏倒,其法向右耳入三寸,則不傷大筋而無暈,乃千金妙法也。

經穴別名·風府

風府爲經穴別名。出《醫心方》卷二。即大杼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大杼爲經穴名(Dàzhù BL11)。出《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屬足太陽膀胱經。爲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爲八會穴之骨會穴。大: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爲“杼骨”,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位於脊柱區,第1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頸夾肌→豎脊肌。有祛風解表、宣肅肺氣的作用。主治胸肺、項背等疾患。如傷風頭痛、咳嗽氣急、喘息喉痹、頸項強、肩背痛、熱病、胸脅氣滿、腰脊強痛、癲癇、厥逆、眩暈、虛勞、骨髓冷痛、瘧疾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腰背肌痙攣、骨結核、肢體麻木等症。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 5~0.8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