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2009年01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入侵所致。丹毒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

診斷

一、發病急劇,常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出疹後症狀可持續存在。

二、好發於顏面及小腿。

三、皮膚損害  典型損害爲鮮紅、觸痛、灼熱和邊界清楚的硬腫性紅斑。紅腫處可出現水皰、大皰、膿皰或壞疽。也可在原發損害處屢次發作(複發性丹毒)。

四、多次復發者,淋巴管受阻時,日久可形成橡皮腫,多見於小腿。

五、局部淋巴結腫大。

六、常可發現致病的原發竈,如小腿常見足癬,面部常見鼻腔粘膜損害。

治療措施

休息,抬高患處。局部用50%硫酸鎂溼熱敷,或用青敷膏外敷。全身應用碘胺藥或青黴素,並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仍繼續應用3~5日,以免丹毒再發。對下肢丹毒,如同時有足癬,應將足癬治好,以避免丹毒復發。還應防止接觸性傳染。

臨牀表現

丹毒的好發部位爲下肢和麪部。起病急,病人常有頭痛、畏寒、發熱。局部表現爲片狀紅疹,顏色鮮紅,蹭較淡,邊緣清楚,並略隆起。手指輕壓可使紅色消退,但在壓力除去後,紅色即很快恢復。在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爲棕黃。紅腫區有時可發生水泡。局部有燒灼樣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足癬或血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覆發作,有時並可導致淋巴水腫,甚至發展爲象皮腫。

鑑別診斷

一、接觸性皮炎  有接觸史,有痛癢而無觸痛,無全身症狀。

二、蜂窩織炎  紅腫境界不清,浸潤深,化膿明顯。

三、血管性水腫  好發於組織疏鬆部位,損害爲水腫性,邊緣不清,無觸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