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丸 2009年12月0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方出《外臺》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四:赤茯苓丸

處方

赤茯苓12分,漢防己8兩,芍藥10分,檳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實8分(炙),(春着大黃14分,冬着牛膝12分)。

製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腳氣上衝心,狂亂悶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腹清酒送下,日2次。漸加至20丸,以微通泄爲度,利多減丸。其藥皆須州土上好者,惡藥服無益。

冬則去大黃,加牛膝;若體中虛弱,去大黃,加牛膝服亦得。

注意

忌海藻、松菜、酢物、生冷油膩、雜肉、熱面、新炊飯,及陳臭難消之物。

摘錄

方出《外臺》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四

《聖惠》卷五十:赤茯苓丸

處方

赤茯苓1兩,陳橘皮3兩(湯浸,去白瓤,炒),大麥糵1兩(炒微黃),桂心2兩,乾薑1兩(炮裂,銼),人蔘1兩(去蘆頭),神曲2兩(炒微黃),木香1兩,訶黎勒皮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膈氣滯,宿食不消,嘔吐酸水,腹脹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聖濟總錄》卷二十:赤茯苓丸

處方

赤茯苓2兩(去黑皮),白朮2兩,桂(去粗皮)2兩,木香1兩,訶梨勒1兩(煨,去核),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腸痹。腹滿喘爭,小便不利,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

《醫統》卷八十七:赤茯苓丸

處方

人蔘10兩,白朮10兩,白扁豆(去皮,蒸)10兩,赤茯苓2兩(切棋子大,白沙蜜浸透,蒸過令幹,稱1兩半),防己3錢,木豬苓(去皮)3錢,幹葛3錢半。

製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小便赤濁。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磨沉香少許同煎,食前、臨臥服。

摘錄

《醫統》卷八十七

《聖惠》卷八十四:赤茯苓丸

處方

赤茯苓3分,當歸1分(銼,微炒),芎1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鱉甲3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冷熱不調,腸胃滯結,壯熱作時,兩肋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五十:赤茯苓丸

處方

赤茯苓1兩,桂心1兩,乾薑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1兩,訶黎勒皮2兩半,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氣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滿,不下飲食,胸背俱悶。

用法用量

常含1丸,咽津,不拘時候。如患甚,即將1丸,以煎湯研破服亦得。

摘錄

《聖惠》卷五十

《聖惠》卷十三:赤茯苓丸

處方

赤茯苓3分,鱉甲3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牛膝3分(去苗),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五味子3分,五加皮3分,桔梗3分(去蘆頭),柴胡3分(去苗),赤芍藥3分,桂心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心中堅硬,兩脅脹滿,欲成結胸。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三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赤茯苓丸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豬苓(去黑皮)1兩半,澤瀉1兩,小海蛤1兩半,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3分,防己1兩,澤漆(微炒)1兩,木通(炙,銼)1分,赤芍藥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水氣在皮膚浮腫,經水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桑白皮湯送下,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