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顪 2015年11月17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長顪疑爲長頻之誤,口禾髎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8. 。見《鍼灸大成》。長顪即禾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禾髎代號LI19[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別名䪼、長頻、長髎、長顪(huì會[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9. )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禾髎即口禾謬[質疑]口禾髎?[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7. 。口禾髎爲經穴名(Kǒuhéliáo LI19)[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出《鍼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口:指口部;禾:指穀物;髎:骨隙[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穀物從口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位置

位於鼻翼外緣直下,與水溝穴平齊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位於面部,橫平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鼻孔外緣直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水溝旁開0.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穴位解剖

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支;並有面動、靜脈的上脣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功能主治

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㖞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有祛風邪,通鼻竅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主要用於口面部及鼻部疾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如面神經麻痹及痙攣、鼻炎、鼻塞、鼻衄、鼻息肉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配伍

配地倉、頰車、陽穀治面神經麻痹;配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配印堂、列缺治鼻出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刺灸法

一般直刺或斜刺0.3~0.5寸;禁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直刺或斜刺0.3~0.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