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頭火丹 2015年06月1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抱頭火丹爲病症名。指生於頭面的丹毒。[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4.

參見丹毒:

丹毒爲病症名。是由於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症。因皮損部位色紅如塗丹狀,故名。常發生在面部或下肢。又稱“火丹”“流火”。本病診斷要點:①全身症狀明顯,突然發冷、高熱、全身不適和頭痛。②局部有燒灼感,腫脹,火紅色,界限清楚,邊緣不整齊似“地圖樣”並稍隆起。指壓色褪,去壓復原。有時伴有水泡。病變向四周擴大迅速而中心漸褪、脫屑。皮膚可壞死。③常有足癬或皮膚外傷感染等病竈。鍼灸治療:局部皮膚清毒後,在患部周圍皮下呈現暗紫色小血管怒張處用圓利針(或28號毫針),刺入血管,慢出針,待黑血自行溢出。每刺4~5針。小血管怒張不顯者,選刺周圍顯現靜脈亦可。並刺血海、隱白,搖大針孔,擠血數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