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冠周炎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ì chǐ guàn zhōu yán

2 註解

3 概述

智齒(第三磨牙)牙冠周圍的軟組織炎症智齒冠周炎。常發生於18-25歲的青年,是常見口腔疾病之一。

第三磨牙(智齒)是牙列中最後萌出的牙,常常發生阻生。由於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萌出受阻時,牙冠周圍組織發生炎症,稱爲智齒冠周炎。外觀臨牀表現主要有發熱、冠周紅腫、盲袋溢膿腫脹,張口受限,慢性者可見遷延性痿管,重者易引起頜周間隙感染。 本病多發生於18-25歲青年人,大多數爲急性炎症表現,以下頜第三磨牙最多見,臨牀上可分爲急性和慢性兩種。本病發病初期,常有全身誘發因素,並僅有輕微症狀,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未經正經治療者可導致合併症因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關鍵。

4 診斷

1.多發生於年輕人,尤以18~25歲最多見。有全身誘發因素或反覆發作史。

2.急性冠周炎早期,一般無明顯全身反應患者自覺患區脹痛不適,咀嚼、吞煙、張口活動疼痛加劇。檢查可見阻生牙和磨牙後區腫脹、冠周袋內有膿性分泌物。

3.炎症進一步發展,累及咬肌和翼內肌,出現下頜角區腫脹,伴有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甚至不能開口。全身症狀明顯,常有頜下淋巴結腫大和壓痛。如未及時合理治療,可發展爲冠周膿腫、頜面部蜂窩組織炎甚至骨髓炎

4.慢性冠周炎可在下頜第一磨牙頰側形成瘻管,或在咬肌前緣形成皮瘻。

5 治療措施

智齒冠周炎的治療主要是增強病員機體抵抗力,控制感染,促使炎症消散。急性期過後,應考慮對病源牙採用外科治療,以防復發。

5.1 全身治療

根據病情選用抗菌物或內服清熱、解毒中草藥進行治療。

5.2 局部治療

智齒冠周炎局部治療很重要。每日可用1-3%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或其他滅菌溶液沖洗盲袋,然後點入3%碘甘油。另給複方硼砂液或呋喃西林液等含漱,一日多次。早期還可局部理療、外敷中草藥以助炎症吸收針刺療法可有鎮痛、改善張口等作用。如膿腔形成,可切開引流。

5.3 病源牙處理

急性炎症消退後,應對病源牙作進一步處理,以防復發。如牙位正、能正常萌出,並有對頜牙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作冠周齦瓣楔形切除術(圖1)。否則應予拔除。

切口②切除牙齦後露出全部牙冠③縫合

圖1 下頜第三磨牙冠周齦瓣楔形切除術

6 病因學

第三磨牙萌出過程中或萌出困難時,牙冠的一部分被遊離的牙齦部所覆蓋,在牙冠與齦瓣之間形成盲袋(齦袋),盲袋內經常有食物殘渣細菌存留。這種局部條件使細菌易於生長、繁殖。若感冒、疲勞或其他原因致機體抵抗下降,或由於局部創傷(如對頜牙咬傷)等因素,可誘發智齒冠周炎。因下頜第三磨牙萌出常缺乏足夠位置而易形成阻生,故本病多見於該牙。臨牀上常見的阻生情況有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和垂直阻生等

7 臨牀表現

急性智齒冠周炎的主要症狀牙冠周圍軟組織腫脹疼痛。如炎症影響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如波及咽側則出現吞嚥疼痛,導致病員咀嚼、進食及吞嚥困難。病情重者尚可有周身不適、頭痛體溫上升、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

圖2 冠周的盲袋及腫脹之齦瓣

8 輔助檢查

1.檢查可見下頜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有齦瓣覆蓋、盲袋形成。牙冠周圍軟組織紅腫、齦瓣邊緣糜爛、盲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圖3-15)。有時可形成冠周膿腫,出現頜面腫脹,同側頜下淋巴腫大,壓痛。

2.X線牙片檢查能發現阻生智齒的存在及其陰生的形態、位置。

3.化驗檢查 急性化膿性冠周炎期常有程度不同的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白細胞比例上升。

9 鑑別診斷

1.下頜智齒冠周炎合併下頜第一磨牙頰側前庭溝處牙齦瘻 應與下頜第一磨牙根尖周病變所引起的頰側瘻道相鑑別。前者第一磨牙臨牀檢查無確切病損且其X線牙片也無根尖周病變,但有阻生智齒存在及紅腫史。後者第一磨牙有齲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破壞。

2.第三磨牙區惡性腫瘤 該區域的惡性腫瘤雖然常伴發炎症,但畢竟是以增生爲主的腫塊,且爲實質性浸潤包塊,X線攝片檢查可見局部骨組織溶解性破壞。

10 預後

急性冠周炎如未能徹底治療,則可轉爲慢性,以後反覆發作,甚至遺留瘻管。若炎症繼續擴展,可發生下述各種併發症。例如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或膿液沿下頜骨外側骨面向前流注,可在相當於下頜第一或第二磨牙頰側形成膿腫或齦瘻(附圖1);也可向外擴展,形成頰部皮下膿腫,或穿破皮膚形成皮瘻。在臨牀上可見有頰部皮瘻的患者,應考慮有冠周炎的可能,防止誤診冠周炎嚴重者,尚可併發頜周蜂窩織炎、下頜骨骨髓炎甚至全身性的感染

附圖1 下頜智齒冠周炎併發67間齦瘻

治療智齒冠周炎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