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調製中頻電療法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èng xián tiáo zhì zhōng pín diàn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sinusoidally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

4 概述

正弦調製中頻電療法(sinusoidally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是調製中頻電療法中的一種。正弦調製中頻電療法有較好的鎮痛作用,尤其以即時止痛效果較爲突出。

5 適應

正弦調製中頻電療法適用於:神經炎、神經痛、神經根炎、周圍神經麻痹、廢用性肌萎縮關節炎肩周炎慢性膽囊炎消化性潰瘍、周圍循環障礙、扭傷挫傷視網膜疾患等。

1.骨關節疾病 肩周炎頸椎病肱骨外上髁炎骨性關節炎風溼性和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2.軟組織疾病 急性扭挫傷肌纖維組織炎、腱鞘炎、滑囊炎、注射後硬結、血腫機化、淋巴迴流障礙。

3.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炎、神經根炎、周圍神經損傷坐骨神經痛股外側皮神經炎中樞癱瘓

4.消化系統疾病  胃十二指腸潰瘍、不完全性腸梗阻慢性膽囊炎、術後腸麻痹習慣便祕

5.泌尿系統疾病  尿路結石、前列腺炎尿失禁

6.婦產科疾病  盆腔炎附件炎、宮縮無力。

6 禁忌症

急性化膿性炎症出血傾向。

7 準備

1.儀器設備 國內有多種型號的正弦調製中頻電療機,如ZTD-4型正弦調製中頻電機,其中頻頻率爲4kHz,調製低頻頻率0~150Hz,調製波持續時間0.5~5s,調幅度0~100%連續可調。機器採用微電腦電路控制性能提高,面板簡化,只有幾個觸摸鍵。也研製出超聲—正弦調製中頻電治療機,將超聲治療與正弦調製中頻電療同步疊加治療,治療時超聲聲頭同時作爲一個電極使用。同時還研製出熱電正弦調製中頻電療機,電療時電極自動加熱,可增強療效。

正弦調製中頻電療的電極硅橡膠電極較普及若用半波整流型電流治療時,襯墊要求與直流電相同。

2.向患者介紹該治療的過程和感覺,消除顧慮,求得最好配合。

8 操作方法

1.按醫囑選好電極,以並置或對置法固定於治療部位。

2.正弦調製中頻電流的波型有連續調製波、斷續調製波、間歇調製波及變頻調製波等數種,調製頻率10~150Hz調製幅度0%~100%,斷續及調製時間1~6s均連續可調。①連續調製波(連調波):輸出10~150Hz調製中頻正弦電流,用於刺激植物神經節及鎮痛。②斷續調製波(斷調波),間斷輸出連調波電流,對神經肌肉組織有明顯的刺激作用,用於周圍神經麻痹肌萎縮、肌無力等。③間歇調製波(間調波):間歇輸出未調和調製電流,有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炎症吸收作用。④變頻調製波(變調波):交替輸出調製頻率 150Hz和連調波電流,有抑制作用,用於止痛及促進滲出物吸收

3.接通電源,按需要依次開啓波型、調幅、調頻及時間選擇機鈕。

4.對疼痛明顯的患者,調製幅度宜小 (25%~50%)。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淋巴迴流及炎症吸收時,調製幅度多爲50%~75%。用於電刺激療法時,調製幅度宜用100%。

5.治療中如有異常感覺,應及時將輸出電流降到零,檢查原因,予以處置後,方能繼續治療。

6.更換波型前,應將輸出機鈕降到零,以防電擊

7.緩慢調節輸出機鈕至患者有舒適之震顫感或能耐受爲度。每次治療10—20min, 1/d次,10—15次爲1療程。

9 常用方法舉例

1.神經痛治療法  將面積爲50~100cm2電極置於患部,另一80~120cm2電極置於相應部位或神經根區。變調波(或間調波)調頻100Hz,調製幅度25%~50%,變調波組時間分別爲1s及2s,電流強度調至耐受量,治療3—5min。疼痛減輕後,調製幅度改爲75%,繼續治療5—8min,1/d,6~12次爲1療程。

2.廢用性肌萎縮治療法  面積爲50~100cm2電極兩個,分別置於肌腹兩端。斷調波,調頻50Hz,調製幅度100%,通斷波組時間各1s,電流強度調至以引起肌肉有明顯收縮又無不適感爲度。每次治療10~15min,1/d。

3.末稍血管循環障礙治療法  將2個面積爲30-50cm2電極分別放置於患肢和相應神經節段處,間調波、調頻50Hz,調製幅度 75%~100%,連調和未調波組時間各1s,電流強度以有明顯的震顫感爲度,治療5~ 8min(或用間調及變調波型電流各治療 5min),1/d,10~20次爲1療程。

10 注意事項

襯墊應溼透,並緊密接觸皮膚。電極勿置於皮膚破損處。勿在心前區及孕婦下腹部進行治療。注意皮膚刺激反應皮膚燒灼。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