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煎

散寒止痛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ū tóu jiān

2 概述

烏頭煎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烏頭煎

3.1 別名

大烏頭煎[1]

3.2 處方

烏頭(大者,炒,去皮)五枚[1]

烏頭大者10克(熬去皮,不哎咀)。

3.3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烏頭煎功能散寒止痛[1]。治寒疝,繞臍腹痛惡寒不欲食,發則冷汗出,手足厥冷,脈沉緊[1]

破積,散寒,止痛。治寒疝臍腹痛,若發則冷汗出,手足厥冷,脈沉緊者。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不相搏,即爲寒瘡

3.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蜂蜜二升,煎至水氣盡,強者分三次服,弱者分四次服,日一次[1]

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蜜400毫升,煎令水氣盡,取400毫升。強人服140毫升,弱人服100毫升。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3.5 方解

方中烏頭大辛大熱,善治沉寒痼冷,並能止痛,配以蜂蜜同煎,既可緩和烏頭毒性,又能增強止痛和延長療效。二藥合用,故可用於陽虛積寒在裏,寒氣搏結不散而致的寒疝腹痛。但烏頭有毒,必須久煎,並注意用量和服法,以防中毒。如服後出現呼吸、心跳加快,脈有間歇,甚至昏迷中毒反應,急當搶救。

3.6 臨牀應用

1.疝瘕:一男子,年七十餘。自壯年患疝瘕,十日、五日必一發;壬午秋大發,腰腳攣急陰卵偏大,欲入腹,絞痛不可忍,先生診之,作大烏頭煎飲之(原注每帖重八錢),斯須,瞑眩氣絕,又頃之,心腹嗚動,吐出水數升。即復故,爾後不復發。

2.腹痛:沈某,年50餘歲,有多年宿恙,爲陣發性腹痛。其症,腹痛頻作,痛無定處,惟多在繞臍周圍一帶,喜溫可按,痛甚以致汗大出。舌質淡,苦薄膩而滑,脈沉弦。診系寒氣內結,陽氣不運,寒則凝泣,熱則流通。寒者熱之,是爲正治。曾投理中湯,藥力尚輕,若不勝病,非大烏頭煎不可,故先小其量以消息之。烏頭用4.5g,以藥房蜜煎不便,蓋蜜煎者緩其毒也。權以黑豆甘草以代之。二劑後,腹痛未作,汗亦未出,知藥症相符,烏頭加至9g。病者月餘痊癒出院。

3.7 附註

大烏頭煎(《金匱》捲上)、大烏頭湯(《三因》卷七)。本方方名,《備急千金要方》引作“二物烏頭煎”;《外臺祕要》引作“二物大烏頭煎”。

3.8 摘錄

金匱要略方論》方

4 《永樂大典》卷九一○引《風科驗方》之烏頭煎

4.1 方名

烏頭煎

4.2 組成

烏頭5枚(生,去皮臍),桂心4兩,大黃3兩,甘草(炙)3兩,赤芍藥2兩,當歸去蘆)2兩。

4.3 功能主治

《永樂大典》卷九一○引《風科驗方》之烏頭煎主治卒中遁屍,心腹刺痛

4.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4錢,水2盞,加生薑5片,煎至1盞,去滓,入蜜半兩,再煎1-2沸,不拘時候溫服,每日2次。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