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夏枯草

消積化滯 清肝膽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xià kū cǎo

2 概述

土夏枯草中藥名,出自廣州軍區空軍衛生部《常用中草藥手冊》。爲蕭步丹所著《嶺南採藥錄》記載的孩兒草之別名[1]

3 別名

由甲草、黃蜂草、土夏枯草疳積草、藍色草[2]

4 來源及產地

爵牀科植物孩兒草Rungia Pectinata (L.)Nees的全草分佈臺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2]

5 性味

淡、微苦,涼[2]

6 功能主治

積滯,清肝火[2]

①治小兒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喉痛,肝炎,痢疾,急性眼結膜炎頸淋巴結結核。煎服,9~15g[2]

②治癤腫,蛇咬傷。煎服並搗敷[2]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6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