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癥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uǐ zhēng

2 註解

水癥爲病證名[1]。因經絡不暢,水氣停聚,致腹內結塊。《諸病源候論·水病諸候》:“水癥者,由經絡否澀,水氣停聚在腹內,大小便不利所爲也。其病腹內有結塊(革卯)強,在兩脅間膨膨脹滿,遍身腫,所以謂之水癥。”治宜理氣逐水[1]。用木香丸等方[1]

參見癥:癥爲病證名[2]。指腹內結塊,堅硬不能移動者[2]。《諸病源候論·癥瘕病諸侯》:“癥者,由寒溫失節,致臟腑之氣虛弱,而食飲不消,聚結在內,染漸生長塊段,盤牢不移動者,是癥也。言其形狀,可徵驗也。若積引歲月,人即柴瘦,腹轉大,遂致死。”多由飲食不節胃氣衰,脾氣弱,邪正相搏,氣血痰瘀積滯於腹中所致[2]。症見腹中積塊,固定不移,痛或無痛,或兼見脅痛腹脹、吐逆、飲食不下、消瘦等症[2]。治宜審察病情,選用理氣祛瘀化痰、消食及扶正等法[2]。也有將痞塊聚散無常稱爲瘕者[2]。《醫林繩墨》卷七:“氣聚而成癥,發無定處也。又日發於小腹,下上無時,發作見形,發已而不知所去者也。”癥有暴癥、食癥、血癥米癥肉癥發癥鱉癥水癥等名稱[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8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