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血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 xuè

2 註解

舌血爲病證名[1]。即舌衄[1]舌衄又稱舌上出血[2]。見《證治要訣·諸血門》。指血液舌體流出[2]。《諸病源候論·血病諸候》:“心主血脈,而候於舌。若心藏有熱,則舌上出血湧泉。”舌乃心苗,舌本又爲肝脈所絡,故多因心肝火盛,熱迫血外出[2]。因心火上炎者,可伴見舌紅舌脹心煩不寐[2]。治宜清泄心火,方用瀉心湯,或導赤飲黃連連翹蒲黃[2]。因肝火上擾者,多伴見頭痛目赤脅痛舌幹[2]。治宜清肝瀉火,如文蛤散龍膽瀉肝湯當歸龍薈丸等方[2]外治可用炒蒲黃末、炒槐花末等抹敷[2]。《景嶽全書·雜證謨》:“舌上無故出血如縷者,以心、脾、腎之脈皆及於舌,若此諸經有火,則皆能令舌出血。”又《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有舌硬而出血者,宜木賊煎;有舌腫出血如泉者,宜塗舌丹;有舌上出血,竅如針孔者,宜紫金沙丸。”《血證論》認爲“胃火燻之,亦能出血。”故須詳審[2]

參見衄血

衄血爲病證名[3]

1.衄血指非外傷性所致的頭部諸竅及肌表出血[3]。《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陽絡指在上或屬表的絡脈而言[3]

2.衄血鼻出血[3]。《丹溪心法·咳血》:“衄血者,鼻中出血也。”衄血除由血熱妄行陰虛火盛迫血妄行,或瘀血內阻血不歸經外,尚有陽虛不能固陰、脾虛不能攝血所致者[3]。治療除可用瀉火、清熱、涼血滋陰等法外,並可採用補氣攝血、導火歸元以及活血止血等法[3]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