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柰

祛風除溼 溫裏劑 消積化食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nài

2 概述

三柰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即《本草綱目》記載的山柰[1]

3 別名

山柰、三奈、山辣沙姜[2]

4 來源及產地

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L.的根莖。主產廣西、廣東、雲南、臺灣等地[2]

5 性味歸經

辛,溫。入脾、胃經[2]

6 功能主治

溫中,消食,祛風化溼,止痛[2]

1.治胃脘寒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跌打損傷。煎服:3~6g[2]

2.治風蟲牙痛牙宣口臭淋巴結炎。研末擦或煎水含漱[2]

7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主要成分有龍腦桂皮酸乙酯、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蒈烯、對甲氧基蘇合香烯等。又含山柰酚及山柰[2]

8 藥理作用

山柰酚對動物有消炎及維生素F作用。根煎劑在試管中對常見皮膚致病性真菌抑制作用[2]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