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麻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i má

2 英文參考

papuled disease of the newbor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oseola infantu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奶麻(roseola infantum[1])爲病名[2]。是指因感染外邪,以哺乳期嬰兒幼兒初期驟起高熱,熱退後肌膚出現玫瑰色細散皮疹爲主要表現的出疹性兒科時行[2]。又名胎麻奶麻子[2]

4 病因病機症狀

麻證新書》:“奶麻者,小兒初生未滿月時,遍身紅點,斑駁如珠,皆由兒在母胎中,受有熱毒所致。故生下散見於皮膚,不可認作時行麻疹。”

5 辨證分型

5.1 奶麻·邪鬱肺胃證

奶麻·邪鬱肺胃證(roseola infantum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stagnated in lung and stomach[2])又稱奶麻發熱期,是指邪侵肺胃,鬱而化熱,以突然高熱,持續不降,咽部微紅,輕微咳嗽、流涕,或伴納呆、吐瀉,精神良好,偶有驚惕,舌偏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指紋浮紫爲常見症的奶麻證候[2]

5.2 奶麻·邪透肌膚證

奶麻·邪透肌膚證(roseola infantum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diffusing into muscles and skin[2])又稱奶麻出疹期,是指邪正相爭,正勝邪卻,以發熱三四天後驟然熱退,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癍丘疹,散在分佈,也可融合,軀幹部多,腰臀明顯,頭面四肢遠端較少,1~2天后疹消熱退,舌紅,苔薄黃,脈細數爲常見症的奶麻證候[2]

6 治療

奶麻幼兒急疹相似,治宜清熱疏風解毒,用銀翹散加減[2]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