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膜吸吮線蟲

生物學 人體寄生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é mó xī shǔn xiàn chóng

2 英文參考

[醫] Filaria palpebralis

Thelazia callipaeda

3 註解

結膜吸吮線蟲(Thelazia callipaeda Railliet & Henry,1910)主要寄生於犬、貓等動物眼部,也可寄生於人眼,引起結膜吸吮線蟲病(thelaziasis)。人體病例於1917年首見於我國北京及福建,迄今在我國報道的病例已達200餘例。因本蟲多發現於亞洲地區,故又稱東方眼蟲。

4 結膜吸吮線蟲形態

成蟲細長,在人眼結膜囊內時呈淡紅色,半透明,離開人體後爲乳白色。體表角皮除頭、尾兩端外均具有微細橫紋橫紋邊緣銳利呈鋸齒形。頭端鈍圓,無脣,有角質口囊,其外周具乳突兩圈,內圈6個,外圈10個。口囊後方爲圓柱形的食管。雄蟲長4.5~15mm,寬0.25~0.75mm,尾端向腹面彎曲,由泄殖腔伸出長短、形態各異的交合刺兩根。雌蟲較大,長6.2~20.0mm,寬0.3~0.85mm。肛門距尾端很近,陰門位於蟲體前端食管與腸支連接處之前。在雌蟲泄殖腔前後及雌蟲肛門附近均有一定數量的乳突(圖1)。

圖1 結膜吸吮線蟲

蟲卵近圓形,殼 薄而透明,在子宮內的蟲卵大小爲54~60µm×34~37µm。在近陰門端的卵內已含盤曲的幼蟲。卵殼逐漸變薄成爲幼蟲的鞘膜。產出的幼蟲約爲350~414µm×13~19µm。

5 結膜吸吮線蟲生活史

成蟲寄生於犬、貓的眼結膜囊及淚管內,偶然寄生人眼,亦有兔、鼠、馬、猴、貉、銀狐和野狐等動物感染本蟲的報道。

雌蟲在終宿主眼眶內產出幼蟲幼蟲在人眼的分泌物中被中間宿主蠅類吸食,經蠅中腸進入血腔壁形成蟲泡囊,幼蟲在囊內發育臘腸期,蛻皮1次,進入感染前期再經過2次蛻皮,約經2~4周發育感染幼蟲感染幼蟲突破囊壁,仍留在血腔,然後進入頭部。當蠅再叮食其他宿主眼分泌物時,感染幼蟲劇烈治療突破喙進入宿主結膜囊,逐漸發育成熟雌雄成蟲交配。實驗結果表明,感染幼蟲在適宜溫度下(約24~30℃)經過1個多月至2個月左右雌蟲開始產幼蟲,完成生活史

在安徽省從變色縱果蠅(Amiota variegata)體內檢出感染幼蟲,經動物感染獲得成功,且證實家蠅並非其傳播媒介,確證我國結膜吸吮線蟲中間宿主和日本、蘇聯的報告相同,也是變色縱果蠅。該蠅通過吞食含初產蚴的終宿主眼分泌物而感染成蟲壽命可達2年以上。

6 結膜吸吮線蟲的致病與診斷

成蟲寄生於人眼結膜囊內,以上穹窿外眥側爲多見,其次爲眼前房、淚小管及眼瞼乳突狀瘤內,也可能寄生淚腺結膜下及皮脂腺管內。蟲體活動時,由於體表的銳利橫紋及角質口下、雄蟲交合刺等造成的機械性刺激損傷,加上蟲體分泌物、排泄物的化學性刺激患者可有眼部異物感、癢感、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多、眼痛等,但視力一般無障礙。在取出蟲體後,症狀即自行消失。如寄生於眼前房,可有眼部絲狀陰影飄動感、睫狀體充血房水混濁、眼壓升高、瞳孔擴大、視力下降等。累及淚小管可致淚點外翻。一般以單位側眼感染多見,僅少數病例發生雙眼感染

診斷根據自患處取出蟲體、定種而確診。

7 結膜吸吮線蟲的流行與防治

本病主要分佈在亞洲的原蘇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菲律賓、印度、泰國、緬甸及中國。在我國已有人體病例報告的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遼寧、陝西、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福建、安徽、山東、江蘇、浙江、江西、上海、廣西、內蒙古、廣東、吉林、山西、黑龍江等24個省、市、自治區。一般爲散發,但也有較多病例發生的局部流行區。人體感染與性別、年齡無顯著關係,主要決定於感染機會。一般以嬰幼兒較多,但成人也不罕見。農村較城市多見,夏秋季較多見,安徽淮北流行區幼犬感染本蟲的調查結果表明,流行季節於5~10月,高峯季節爲6~9月。

感染結膜吸吮線蟲的犬、貓等是人體感染的主要傳染源蠅類爲本蟲的中間宿主。故加強對動物宿主的管理及防治、搞好環境衛生,防蠅滅蠅;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注意兒童眼部的衛生,即可防止本病的傳播。主要治療方法是摘除蟲體、對症治療症狀多能很快消失。可用0.5%~2%地卡因滴眼3次,用眼科鑷子或溼棉球取出。然後滴入消毒眼藥水和塗眼藥膏。由於本蟲常可有多條寄生,一次不易取盡,故須加強預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