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宋 嚴用和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痼冷積熱論治

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夫人一身,不外乎陰陽氣血相與流通焉耳。如陰陽得其平,則疾不生,陰陽偏勝,則爲痼冷積熱之患也。所謂痼冷者,陰毒沉涸而不解也;積熱者,陽毒蘊積而不散也。故陰偏勝則偏而爲痼冷,陽偏勝則偏而爲積熱。古賢雲∶偏勝則有偏害,偏害則致偏絕,不可不察也。大抵真陽既弱,胃氣不溫,復啖生冷、冰雪,以益其寒,陰冱於內,陽不能勝,遂致嘔吐涎沫,畏冷憎寒,手足厥逆,飲食不化,大腑洞泄小便頻數,此皆陰偏勝而爲痼冷之證也。其或陰血既衰,三焦已燥,復餌酒、炙、丹石,以助其熱,陽熾於內,陰不能制,遂致口苦咽乾,涎稠目澀,膈熱口瘡心煩喜冷,大便閉結,小便赤淋,此皆陽偏勝而爲積熱之證也。施治之法,冷者熱之,熱者冷之,痼者解之,積者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