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清 心禪僧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治病當悉未病論

古云欲知其假。先識其真。若欲治病。必先知未病爲要。蓋人之臟腑經絡氣血。原本飲食傳導。皆有一定之理。營衛之循行。晝夜有常度。憑腰之上下。而分其清濁七竅之中。在上受清陽灌注。在下司濁陰傳導。呼吸應乎開闔。動靜分乎陰陽。如脈以四至五至爲常。三至二至即爲不及。不及則爲虛爲寒矣。六至七至即爲太過。太過則爲實爲熱矣。脈之鼓動應乎肌中。如按之未及於肌而動應皮膚者。即爲浮而病應在表。按之肌肉之分。而脈尚未得。必重按至骨。而脈始應者。即應沉而病應在裏。故必先知平素之脈。而後乃能識病脈。知表裏虛實之大綱。而更推之以部位時令。細切何部之獨異。則病無遁情矣。故學醫者。必須先讀內經。是以素問詳論臟腑營衛色脈常變。靡不精細。夫常者一定之理變者化機萬端。先知一定之常。而能應變化之萬端。如治絲而不紊也。否則亂緒紛紛。從何而下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