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百問》

明 魯伯嗣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熱瀉第六十七問

湯氏雲∶小兒熱瀉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乃髒中有積,或因乳母好飲酒,或嗜熱物,或生下傷溼蘊熱。醫者不明,但用豆蔻訶子等藥,服之如水澆石,既不識其症,故不辨其冷熱,用藥又不得法,焉得取效矣。此症當以小便赤少,口乾煩躁爲驗,治法當用錢氏白朮散木香用之,五苓散去桂亦可服。其熱甚者,四逆散大柴胡湯大黃,服之殊驗也,更用黃連丸等劑亦佳,調中湯大黃黃連枳殼。如夾熱而瀉,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嘔者加半夏也。又有夾熱瀉利,而小便祕澀赤甚者,四順清涼飲主之。

錢氏白朮散

見第四十八問。

大柴胡湯

見第二十九問。

五苓散

見第五十二問。

黃連丸

見第七十九問。

四逆散

見第六十五問。

調中湯

見第五十二問。

黃芩湯

下利頭痛胸滿口苦咽乾,或往來寒熱而嘔,其脈浮大而弦,專治協熱而利者。黃芩(一兩半,炒)白芍藥(炒、一兩)甘草(炙、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棗子一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嘔者加制半夏生薑汁

四順清涼飲

見第四十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