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

宋 成無己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餘嘗思歷代明醫。回骸起死。祛邪愈疾。非曰生而知之。必也祖述前聖之經。才高識妙。探微索隱。研究義理。得其旨趣。故無施而不可。且百病之急。無急於傷寒。或死或愈。止於六七日之間。十日以上。故漢張長沙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撰爲傷寒論數卷。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爲醫門之規繩。治病之宗本。然自漢逮今。千有餘年。唯王叔和得其旨趣。後人皆不得其門而入。是以其間少於註釋。闕於講義。自宋以來。名醫間有着述者。如龐安常卒病論。朱肱作活人書。韓祗和作微旨。王實作證治。雖皆互有闡明之義。然而未能盡張長沙之深意。聊攝成公。家世儒醫性識明敏。記問該博。撰述傷寒義。皆前人未經道者。指在定體分形析證。若同而異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辯之。釋戰慄內外之診。論煩躁陰陽之別。譫語鄭聲。令虛實之灼知。四逆與厥。使淺深之類明。始於發熱。終於勞復。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論。所謂真得長沙公之旨趣也。使習醫之流。讀其論而知其理。識其證而別其病。胸次瞭然而無惑。顧不博哉。餘家醫業五十載。究旨窮經。自幼迄老。凡古今醫書。無不涉獵。觀此書義理燦然。不能默默。因序其略。

歲在壬戌八月望日錦山嚴器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