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

宋 成無己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動氣

傷寒動氣。何以明之。動氣者。爲築築然動於腹中者是矣。髒氣不治。隨髒所主。發泄於臍之四旁。動跳築築然。謂之動氣難經曰。肝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心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肺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腎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是髒氣不治。腹中氣候發動也。動氣應藏。是皆真氣虛。雖有表裏攻發之證。即不可汗下。經曰。動氣左右。不可發汗。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是發汗而動肝氣者也。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內拘急。食不下。動氣更劇。雖有身熱。臥則欲蜷。是下之而動肝氣者也。動氣在上。不可發汗。汗則氣上衝。正在心端。是發汗而動心氣者也。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得水自灌。是下之而動心氣者也。動氣在右。不可發汗。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飲即吐水。是發汗而動肺氣者也。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幹頭眩心悸。是下之而動肺氣者也。動氣在下。不可發汗。汗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痛。目運惡寒。食則反吐。谷不得下。是發汗而動腎氣者也。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清谷心下痞。是下之而動腎氣者也。且脾內證。當臍有動氣。經特曰臍之四旁動氣。不可汗下。獨不言脾候。當臍有動氣者。以脾居中州。爲胃以行津液發汗吐下。獨先動脾。況脾家發動氣者。詎可動之也。所以特不言之也。傷寒所以看外證爲當者。蓋不在脈之可見。必待問之可得者。發汗吐下。務要審諦。舉此動氣。類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