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延長術

下肢不等長矯正術 手術 癱瘓性疾病手術 骨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gǔ yán zhǎng shù

2 英文參考

femoral lengthening

3 手術名稱

股骨延長術

4 別名

lengthening of femur

5 分類

骨科/癱瘓性疾病手術/下肢不等長矯正

6 ICD編碼

78.3501

7 概述

下肢不等長是骨科較爲常見的一種疾患,如長短不均超過2.5cm則出現跛行步態,不等長差異越大,肢體功能障礙越重。功能障礙與美容缺陷一樣會影響病人身心健康與發育,在升學、就業、婚姻、日常生活與工作方面面臨很多困難。因此,一側下肢短縮超過2.5cm者,骨盆傾斜與脊柱側彎不再能滿足代償時,爲改善患肢功能,則需矯正下肢長度不等。爲保證下肢不等長矯正術的效果,多需於手術前、同期或後期結合採用相應的矯形手術,以消除下肢負重線不正常、關節穩定及跟腱攣縮等。

矯正下肢不等長的手術可分爲健肢縮短術與患肢延長術兩大類。前者包括骨骺固定術股骨脛骨縮短術,其缺點是影響身高與身材比例,不易爲病人或家人所接受,但這類手術比較簡便,效果穩定,併發症少,故在目前仍被繼續採用;後者包括骨骺刺激術、骨骺牽伸延長術和骨延長術,優點是能保持身高和身材比例,可達到確切的延長度,同時矯正畸形,但容易發生併發症,甚至發生嚴重併發症。必須強調指出,矯正下肢不等長的手術方法很多,各有其適應證與優缺點,鬚根據病人年齡、肢體短縮程度及患肢肌力等因素選擇手術方法

股骨延長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5.7.5-1)。

8 適應

股骨延長術適用於下肢不等長以股骨短縮爲主者。

9 禁忌症

髖關節或膝關節存在力線畸形,髖臼發育不良或有半脫位者。但在矯正力線畸形和用髖臼成形術後使半脫位股骨頭受到充分覆蓋後,可再施行股骨延長術

10 術前準備

檢查局部皮膚關節肌肉功能X線照片加標誌尺測量兩側脛骨的長度。準備半環槽式外固定器與直徑3mm骨圓針6根。

11 麻醉體位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仰臥位,手術側下肢適當墊高。

12 手術步驟

1.由股骨外上髁向上做外側直切口,長6~7cm。切開闊筋膜,於切口下端再向前向後橫行切斷鬆解闊筋膜。顯露股外側肌間隔,並從股骨嵴上將其切除1cm。向前牽開股外側肌,顯露股骨幹下端幹骺端,但不剝離股骨前後骨膜外軟組織

2.沿切口全長縱行切開骨膜,做環形剝離,使之成爲完整的套狀。

3.穿針  在股骨幹中1/3與下1/3交接平面交叉穿放2根鋼針,成25°~45°角。再於下幹骺端以同樣方法交叉穿放2根鋼針。

4.截骨  做骨膜下幹骺端截斷術,或在緊鄰幹骺部的骨幹用寬0.5cm的骨鑿切斷股骨外側、前側與後側的皮質骨,再用手法折斷對側的皮質骨。通常是用旋轉手法,或用骨鑿插放於切開的間隙做90°旋轉牽拉對側皮質骨。

5.組裝外固定器,試行延長1cm,證實對側皮質骨已折斷分離後再將骨斷端對合。

6.縫合骨膜成完整套狀。逐層縫合切口

13 中注意要點

1.不剝離骨膜外周圍軟組織骨膜下剝離時切勿撕損骨膜,以保護骨膜的血供。

2.如做皮質骨截斷術,則務必謹慎小心不讓骨鑿進入髓腔,以免損傷髓腔內血管

3.幹骺端穿針平面應緊靠截骨斷面,切勿進入關節腔內。

4.術中不做任何延長。

14 術後處理

延長區段完全骨癒合後拆除外固定器。

15 併發症

15.1 1.關節活動受限

膝關節與髖關節影響較大,特別是伸膝裝置易發生粘連。術後應儘早開始練習膝關節伸屈活動與扶拐負重行走。每日屈膝90°坐椅1h。關節活動度明顯減少時須暫停延長,加強功能鍛鍊與理療。

15.2 2.針道感染

由於股部肌肉豐富,針道感染率比小腿延長術高。

15.3 3.骨端成角

單側半環外固定器儘管用粗釘加強了固定的穩定性,但由於非對稱性承載,除有釘變形與斷釘外,並可發生骨端成角畸形。應注意選擇固定牢穩可靠的外固定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