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肌瓣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é jī bàn shù

2 註解

額肌瓣術

3 適應

適用於上瞼提肌功能較差(上瞼提肌的肌力小於4mm),額肌功能完備的患者

4 術前準備及麻醉

術前準備同前。

額肌肌力的測定方法患者向正前方注視,於眉弓下緣正對瞳孔中心處作一標記,將標尺垂直固定於標記處,囑患者抬眉,標尺上移動的毫米數,即代表額肌肌力的動度。成人額肌肌力的動度約爲10~15mm。

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

5 手術步驟

5.1 額肌瓣眶隔前提吊術

1.按重瞼線切開皮膚眼輪匝肌達瞼板,切除切口以下的眼輪匝肌,充分暴露瞼板。

皮膚眼輪匝肌間向上潛行分離,至眉毛上緣上方1.5~2.0cm,越過眉弓部時注意避免損傷眉毛毛囊(圖1)。

圖1圖2

2.再於眼輪匝肌與眶隔間向上潛行分離,緊貼骨膜越過眶上緣,在額骨表面進一步分離,範圍至眉上緣上方1.5~2.0cm(圖2)。

3.用眼瞼拉鉤提起皮膚,於眶上緣下方、額肌與眼輪匝肌纖維交織處橫行切開肌層。用成形鑷夾持該處肌層切口的上脣,於眉部內中1/3、外中1/3交界處,向上縱行切開額肌及其筋膜。成人的額肌瓣寬2~2.5cm,長1.5~2.0cm。小孩的額肌瓣寬1.5~2.0cm,長1.0~1.5cm。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損傷眶上神經血管。充分壓迫止血(圖3)。

圖3圖4

4.將額肌瓣通過眼輪匝肌與眶隔間的間隙,向下牽引拉,於瞼板表面伸出。如患者爲單側上瞼下垂,則將術側上瞼緣位置恢復至比健側上瞼緣高出1mm處。若患者爲雙側上瞼下垂,則將上瞼緣置於瞳孔上緣上方3mm處(圖4)。

5.將額肌瓣向下牽拉,恢復正常張力,作3針瞼板固定縫線,使額肌瓣固定於瞼板中央水平,切除其多餘部分,作5針皮膚瞼板固定縫線,閉合皮膚切口(圖5)。

圖5圖6

下瞼牽引縫線,用膠布固定於額部皮膚

5.2 額肌瓣眶隔後提吊術

1.按重瞼位置切開皮膚眼輪匝肌達瞼板,切除切口以下的眼輪匝肌。沿瞼板面向上潛行分離暴露眶隔(圖6)。

2.於瞼板上緣上方2mm處水平切開眶隔,輕壓眼球,用血管鉗夾持突出的脂肪,切除並燒灼其切緣,將殘端放回。上推眉部,將眉毛推至眉弓上緣,順眼輪匝肌走行,作眉下緣皮膚切口長約2cm,切開其下方的肌層(圖7)。

圖7圖8

3.於皮膚與額肌間作潛行分離,寬達2.0~2.5cm,深度約2.0~2.5cm(圖8)。

4.用直剪於眶上切跡外2mm處,於眉下肌層的上脣,作自下向上的額肌切口,長約1.5~2.0cm。在該切口的顳側2.0~2.5cm處作另一額肌垂直切口,長約1.5~2.0cm,使呈一蒂在上方的額肌瓣。充分壓迫止血。於瞼板上緣的眶隔切口內伸入彎剪,沿眶隔後伸向眶上緣,在眶隔附着處並行眶緣作一眶隔切口,寬度以能順利通過額肌瓣爲宜(圖9)。

圖9圖10

5.將額肌瓣由眶上緣的眶隔切口處入眶,至瞼板上緣處的眶隔切口內伸出。向下牽引額肌瓣,恢復至正常張力,並將上瞼置於手術設計位置,將額肌瓣固定縫合於瞼板中部,檢查手術效果,有不合適處,可調整額肌瓣固定縫線位置。切除多餘肌肉組織(圖10)。

作5針皮膚瞼板固定縫線閉合皮膚切口,間斷縫合眉下皮切口

下瞼牽引縫線,用膠布固定於額部皮膚

6 中注意事項

1.額肌瓣手術過程中出血稍多,應與助手很好配合。術者操作過程中助手用眼瞼拉鉤拉開切口上脣以利觀察,一旦操作完畢助手立即壓迫止血

2.額肌瓣的鼻側切口一定在眶上切跡外2mm,避免損傷眶上神經。由於額肌的神經支配和主要血供來自顳側,因此有的作者認爲顳側額肌切口不宜過深,以免額肌的收縮功能受到影響。甚至逐漸纖維組織化。

7 術後處理

術後加壓包紮3天,後改爲每日換藥,並拆去下瞼牽引縫線。術後7天拆去皮膚縫線。因術後眼瞼閉合不全結膜囊內徐抗生素眼膏或素高捷療眼膏

術後給予抗生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