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驚丸

息風鎮痙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jīng wán

2 概述

大驚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五首。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方之大驚丸

3.1 別名

罷驚丸

3.2 處方

蛇黃(火煅醋淬九次,研飛)二錢,青礞石蝦蟆灰、雄黃各一錢,硃砂(研飛)三錢,鐵粉二錢半[1]

蛇黃(火煅,醋淬九次,研飛)6克 青礞石(研)3克 硃砂(研飛)9克 蝦螞灰 雄黃各3克鐵粉(研)7.5克

3.3 製法

上藥研勻爲細末。用水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用煎薄荷水磨剪刀股,取其汁化下,日二至三次[1]

3.5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方之大驚丸主治小兒驚風諸癇,壯熱昏憒,神志恍惚,痰涎壅塞,或發搐搦,目睛直視[1]

3.6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4 世醫得效方》卷十一方之大驚丸

大驚丸即《世醫得效方》卷十一方記載的大安神丸[1]

4.1 別名

大驚丸[2]

4.2 處方

人蔘茯苓、煨白朮硃砂、炒麥門冬去心)、木香代赭石醋煮)各半兩,炙甘草酸棗仁(湯泡,去皮殼蚌粉炒)各一兩,殭蠶桔梗尾各二錢半,全蠍(去毒)五個,金箔銀箔各六片[2]

4.3 製法

爲末,水泛爲丸,或煉蜜爲丸,梧桐子[2]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一至二丸,金、銀、薄荷煎湯送下;夜啼以竈心土煎湯送下;傷食荊芥煎湯送下;疹痘以蟬蛻煎湯送下;抽搐防風煎湯送下;慢驚以冬瓜仁煎湯送下;凡驚風已退,神志未定,加琥珀三錢,遠志薑汁炒)半兩[2]

4.5 功能主治

世醫得效方》卷十一方之大驚丸主治小兒痰熱挾食,驚搐夜啼,急慢驚風,痘疹風搐等症[2]

5 幼幼新書》卷八引《王氏手集》方之大驚丸

5.1 處方

蛇含1個,天麻半兩,乳香1分,犀角屑半錢,真珠末1錢,蠍梢49個,白附子2個,蓮心49個。

5.2 製法

上爲細末,粟米棕爲丸,如小雞頭子大,金、銀箔爲衣。

5.3 功能主治

幼幼新書》卷八引《王氏手集》方之大驚丸主治小兒驚風搐搦

5.4 用法用量

薄荷湯磨下;甚者煎乳香湯送下。

5.5 摘錄

幼幼新書》卷八引《王氏手集》

6 幼幼新書》卷十引《養生必用》方之大驚丸

6.1 方名

大驚丸

6.2 組成

雄黃1錢匕,青礞石1錢匕,辰砂1錢匕,蛇黃1錢匕,鐵華粉3錢匕。

6.3 功效主治

幼幼新書》卷十引《養生必用》方之大驚丸功在宣利熱毒涎。主治小兒熱毒涎,並潮搐搦,癇疾。

6.4 用法用量

薄荷煎磨刀水化1丸服。利即止藥,未知再服。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水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7 幼幼新書》卷十引《惠眼觀證》方之大驚丸

7.1 方名

大驚丸

7.2 組成

白附子2錢,硃砂1分(研),片腦半字,麝香半字,白殭蠶半兩(與附子並用麥麩炒,麩黃赤,去麩不用),金箔5片,銀箔5片。

7.3 主治

幼幼新書》卷十引《惠眼觀證》方之大驚丸主治小兒驚氣狂躁,及涎牽響,一切驚疾。

7.4 用法用量

1丸分作兩服,蜂糖、薄荷熟水磨下;如大驚疾發作,1丸只作1服。

7.5 製備方法

上分出一半硃砂,入前2味,同金、銀箔研勻,入麪糊爲丸,將所留出來硃砂爲衣。

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