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脈根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ǎi mài gēn

2 全國中草藥彙編》:百脈根

2.1 拼音名

Bǎi Mài Gēn

2.2 別名

黃花草、牛角花黃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鵲斑鳩

2.3 來源

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藥。春夏採集,切碎曬乾

2.4 性味

辛,平。

2.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用於風熱咳嗽咽炎扁桃體炎,胃中痞滿疼痛;外用治溼疹,瘡癤,痔瘡

2.6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加冰片少許,搗爛外敷。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百脈根

3.1 出處

出自《唐本草

3.2 拼音名

Bǎi Mài Gēn

3.3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3.4 別名

柏脈根、牛角花、都草、黃金花、五葉草、鳥距草。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豆科植物百脈根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tus corniculatus L.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挖根,洗淨,曬乾

3.6 形態

百脈根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莖叢生,有疏長柔毛或後來無毛。小葉5片,3小葉生於葉柄的頂端,2小葉生於葉柄的基部;小葉柄極短,長約1mm;葉紙質,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5-20mm,寬3-12mm,先端尖,基部圓楔形,全緣,無毛或於兩面主脈上有疏長毛。花3-4朵排成頂生的傘形花序,具葉狀總苞;花長1-1.4cm;花萼黃綠色,寬鐘形,近於膜質,內外均具長硬毛,萼齒5,三釤形;蝶形花冠,黃色,旗寬倒卵形,長9-13mm,寬4-6mm,具較長的爪,翼較龍骨瓣稍長,龍骨瓣彎曲;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長而彎曲,柱頭小。莢果長圓筒形,褐色,長2-2.7cm,闊3-4mm,內含多粒種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300-3400m的冷杉和高山櫟混交林或山坡草地、田間溼潤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3.8 化學成份

根含黃酮類化合物百脈根素(corniculatusin),百脈根素-3-O-β-D-半乳糖甙(corniculatusin-3-O-β-D-galactoside),3,5,8,3',4'-五羥基-7-甲氧基黃酮(3,5,8,3',4'-pentahydroxy-7-methoxyflavone),棉花皮素-7-甲醚-3-半乳糖甙(gossypetin-7-methylether-3-O-galactoside)。

此外,根還含有非瑟素(fisetin),5-去羥異鼠李素(geraldol),5-去氧山柰酚(5-deoxykaempferol),檸檬素(limoci-tin),3,5,7,4'四羥基-8-甲氧基黃酮(sexangularetin),棉子皮亭(gossypetine)。

3.9 性味

甘;苦;微寒

3.10 歸經

肺經

3.11 功能主治

補虛;清熱;止渴。主虛勞陰虛發熱口渴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或浸酒;或入丸、散。

3.13 各家論述

《唐本草》:下氣,止渴,去熱,除虛勞,補不足。

3.14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