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室 2017年01月1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志室|Zhishi|Chihshih|Room of Determination|BL52|52|V47|V47|B47|B47|BI52

志室爲經穴名(Zhìshì BL52)。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精宮。屬足太陽膀胱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腎藏志,志指腎,此穴與腎俞並列,如腎氣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標準定位

志室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下,旁開3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志室穴位於腰區,第二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志室穴位於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鍼灸資生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9.

志室穴的位置

志室穴的位置

志室穴的位置

志室穴的位置

取法

俯臥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督脈)旁開3寸處取穴。

志室穴位於腰區,第二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動、靜脈後支。爲第十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及第一腰神經的外側支。皮膚由第一、二、三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重疊分佈。腰三角位於志室穴稍外側,由背闊肌下緣、腹外斜肌後緣和髂嵴後部之間圍成,其底爲腹內斜肌。該三角爲腹壁薄弱區,易發生腰疝。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腱膜→豎脊肌→腰方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布有第十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及第一腰神經外側支;並有第二腰動、靜脈後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9.

功效與作用

益腎固精,清熱利溼,強壯腰膝。

志室穴有補腎益精、利溲導溼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主治病症

志室穴主治腰、腎及前陰部的疾患。如腰脊強痛、小便淋漓、陰中腫痛、遺精陽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亂吐瀉、水腫、大便難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現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療腎炎、前列腺炎、陰囊溼疹、腰部扭挫傷、下肢癱瘓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志室穴主治腰脊強痛,遺精,陽痿,小便不利,陰中疼痛,頭昏目眩,耳鳴耳聾,月經不調,以及腎炎,腎盂腎炎,前列腺炎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9.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精,陽痿,前列腺炎,腎炎,膀胱炎,尿道炎;

2.運動系統疾病:下肢癱瘓,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

3.其它:陰囊溼疹,腎絞痛,消化不良。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或向椎體方向斜刺0.5~1.0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直刺0.5~1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9.

直刺0.8~1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臀部放散;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9.

艾炷灸或溫鍼灸5~7壯,艾條灸10~15分鐘。

配伍

志室配腎俞、關元,有補腎益精,壯陽固澀的作用,主治陽痿,遺精。

志室配命門、委中,有強壯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腰痛脊急。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小便淋漓。

《鍼灸大成》:夢遺失精。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