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2016年07月12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醫·心悸

心悸(palpitation[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是指以自覺心跳,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俗稱心跳,簡稱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或謂心悸之重症稱怔忡[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心悸的病因病機

心悸由氣血虛弱、痰飲內停、氣鬱血瘀等原因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心悸主要由陽氣不足,陰血虧損,心失所養,或痰飲內停,瘀血阻滯,心脈不暢所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心悸的辨證分型

心悸·心氣虛證

心悸·心氣虛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qi deficienc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心氣不足,鼓動無力,以心悸,氣短,頭暈,乏力,自汗,動則悸發,靜則悸緩,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心虛膽怯證

心悸·心虛膽怯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deficiency and timidit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心氣不足,膽腑怯弱,以心悸,善驚易怒,坐臥不安,多夢易醒,食少納呆,惡聞聲響,舌象多正常,脈細略數或弦細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心陽不振證

心悸·心陽不振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bilitated heart yang[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心陽虛弱,溫煦失職,以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象虛弱或沉細無力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陰血不足證

心悸·陰血不足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yin blood insufficienc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心陰血虛,心失所養,以心悸易驚,心煩失眠,口乾微熱,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陰虛火旺證

心悸·陰虛火旺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陰精虧損,虛火亢旺,以心悸不寧,思慮勞心尤甚,心中煩熱,少寐多夢,頭暈目眩,耳鳴,口乾,面頰烘熱,舌紅,苔薄黃,脈細弦數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心脾兩虛證

心悸·心脾兩虛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心脾兩虛,心神失養,以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不華,神疲乏力,納呆,腹脹便溏,少寐多夢,健忘,舌淡,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脾腎陽虛證

心悸·脾腎陽虛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脾腎陽氣不足,以心悸,倦怠,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腹脹納呆,腰痛陰冷,畏寒肢涼,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膩,脈沉細遲或結代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血脈瘀阻證

心悸·血脈瘀阻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blood vessel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血脈瘀阻心脈,以心悸,短氣,喘息,胸悶不舒,心痛時作,或形寒肢冷,舌暗或有瘀點、瘀斑,脈虛或結代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痰濁阻滯證

心悸·痰濁阻滯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turbidit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痰濁內蘊,困擾心神,以心悸,短氣,心胸痞悶脹滿,痰多,食少腹脹,或噁心,苔白膩或滑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痰火擾神證

心悸·痰火擾神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spirit[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痰與火結,內擾心神,以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乾苦,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邪毒犯心證

心悸·邪毒犯心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ic poison invading heart[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邪毒內擾於心,以心悸,胸悶,氣短,左胸隱痛,發熱,惡寒,咳嗽,神疲乏力,口乾渴,舌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或結代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水氣凌心證

心悸·水氣凌心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water qi invading heart[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水氣內停,上凌於心,以心悸怔忡不已,胸悶氣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腫,不能平臥,目眩,尿少,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悸的辨證論治

因驚恐而發、時發時止者,稱驚悸,病程較短而病情較輕[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不因驚而發、心中動搖不寧而無休止者,稱怔忡,病情較重而病程較長,爲心悸之重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驚悸日久不愈,可發展爲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爲主要症狀,治療方法相似[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心悸不因驚嚇而自心跳不寧[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陽虛氣弱而心悸者,症見心下空虛,狀若驚悸,或先煩而後悸,脈大無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溫陽益氣,用小建中湯、真武湯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陰血不足,血不養心而心悸者,兼見面色無華,舌淡脈細,若兼虛火,則五心煩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養血補心,用四物湯、硃砂安神丸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兼見胸脘痞滿,頭暈噁心,小便短少,苔白,脈弦[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通陽化飲,用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痰鬱而心悸者,兼見驚惕不寧,突然而作,時作時止,甚則心跳欲厥,脈滑大[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滌痰定悸,用溫膽湯、茯苓飲子、簡要濟衆方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氣滯血瘀而心悸者,兼見短氣喘息,胸悶,胸膺疼痛,舌色紫黯,脈結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活血理氣,用血府逐瘀湯、失笑散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中醫治療

方劑

因陽虛氣弱而心悸者,症見心下空虛,狀若驚悸,或先煩而後悸,脈大無力。治宜溫陽益氣,用小建中湯、真武湯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陰血不足,血不養心而心悸者,兼見面色無華,舌淡脈細,若兼虛火,則五心煩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養血補心,用四物湯、硃砂安神丸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兼見胸脘痞滿,頭暈噁心,小便短少,苔白,脈弦[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通陽化飲,用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痰鬱而心悸者,兼見驚惕不寧,突然而作,時作時止,甚則心跳欲厥,脈滑大[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滌痰定悸,用溫膽湯、茯苓飲子、簡要濟衆方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氣滯血瘀而心悸者,兼見短氣喘息,胸悶,胸膺疼痛,舌色紫黯,脈結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活血理氣,用血府逐瘀湯、失笑散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鍼灸

現代醫學中的各種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經官能症出現心悸者,可參照治療。

體針

取心俞、郄門、內關、通裏等穴爲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心血不足者加膈俞、脾俞、足三裏;痰火內動者加豐隆、解溪;水飲內停者加脾俞、胃俞、三焦俞;瘀血阻滯者加曲澤、血海;心神不寧加通裏、丘墟;陰虛火旺加厥陰俞、陰交、太溪[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水針

取內關、心俞、郄門、厥陰俞,每次選1~2穴,交替使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用丹蔘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耳針

取心、腦、下腳端、神門、小腸等穴,輕刺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西醫·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是一個常見症狀。患者自覺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區不適感,當心率緩慢常感到心臟搏動強烈,心率加快時可感到心臟跳動,甚至可感到心前區振動。 心悸與患者的精神因素有關。身心健康者在安靜狀態並不感到自己的心臟在跳動,但有情緒激動或強烈體力活動後也常感到心悸。然而爲時短暫,靜息片刻心悸消失。在神經過敏者則不然,一般的心率突然加快或偶發的過早搏動也可感到心悸。 心悸的感覺常與患者的注意力有關,也與心律紊亂存在時間的久暫有關。當患者注意力集中時,如夜間臥牀入睡前或在陰森的環境中,心悸往往較易出現而明顯。而許多慢性心率失常者,由於逐漸適應而常不感到明顯的心悸。在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由於較突出的症狀如呼吸困難的存在,致注意力分散,也常不感到心悸。

發病原因

心臟搏動增強

心臟收縮力增強可引起心悸。心悸可爲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見於健康人在強烈體力活動或精神過度緊張之時。但也可見於大量吸菸、飲酒、飲濃茶或咖啡,或應用某些藥物如麻黃素、咖啡因、氨茶鹼、腎上腺素類、苯丙胺、阿托品、甲狀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攝入量大小及個體敏感性有關。

病理性心臟搏動增強所致心悸可由於:

心室肥大

後天獲得性心臟病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溼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風溼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等,由於左心室肥大、心收縮力增強,可引起心悸。腳氣病(beriberi)性心臟病時,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發展快,心悸常明顯而強烈。

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其他病變

貧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動加強而引起心悸。貧血時血液攜氧量少,器官與組織缺氧,主要代償機理是通過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以保證供氧。急性失血性貧血所致心悸尤爲明顯。高熱時機體基礎代謝率增高、組織耗氧量增加,因而通過加快心率以保證供氧,心率加快導致心悸。甲狀腺功能亢進由於基礎代謝率增高與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也常引起心悸。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雖無明顯發熱也易發生心悸,且作爲結核中毒症狀之一,主要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此外在風溼性心臟炎、感染性心內膜炎、布魯菌病、低血糖發作等均易引起心悸。 當嗜鉻細胞瘤發生陣發性血壓升高,可出現心悸,這與血中兒茶酚胺水平突然升高、興奮交感神經有關。

心律失常

心動過速

各種原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型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等,特別是突然發生者,均易引起心悸。

心動過緩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房室交界性心律、自發性室性心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徵、迷走神經興奮性過高等,由於心率緩慢、舒張期延長、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搏強而有力,可引起心悸。但心悸多見於心率突然轉慢之時。

心律不齊

如過早搏動(期前收縮)、心房顫動等,均可引起心悸。偶發性過早搏動通常不致引起自覺症狀,但患者可因心臟突然跳動而感到心悸,有時也可出現心臟突然停跳的感覺(代償性間歇)。

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一種臨牀綜合徵,患者以青壯年女性爲多。患者除感心悸之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區刺痛或隱痛、呼吸不暢,並常伴有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官能症症狀。發病常與精神因素有關,每因情緒激動而發作。 β-腎上腺素能受體反應亢進綜合徵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患者主要表現爲心悸、胸悶、頭暈、心動過速等症狀,與刺激交感神經β受體所致的症狀相似。精神刺激常爲發病誘因。患者以青壯年婦女爲多。

家庭應急處理

1.臥牀休息,取半臥位或坐位。

2.精神安慰。

3.停止吸菸,飲酒及咖啡濃茶等。

4.適當服用鎮靜藥物如安定5~10mg,每日3次。

5.儘早去醫院查明病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