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枕部乳頭狀皮炎 瘢痕疙瘩性痤瘡 枕骨下硬結性毛囊炎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

項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又稱爲枕部乳頭狀皮炎,爲發生於後頸部的一種慢性毛囊炎症性疾病,可導致瘢痕疙瘩性增厚和禿髮性瘢痕形成。

枕部乳頭皮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白色葡萄球菌,後者又稱爲表皮葡萄球菌,一般無致病作用,常見於皮膚表層,是皮膚正常菌叢之一,有抑制皮膚上其他細菌的作用,但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亦可引起皮膚的痤瘡化膿及其他感染。

本病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常伴有皮脂溢出、痤瘡和瘢痕疙瘩素質(如潰瘍癒合往往局部產生肥厚性瘢痕)的男性。

疾病描述

本症又稱頭部乳頭狀皮炎或瘢痕疙瘩性痤瘡或枕骨下硬結性毛囊炎,爲發生於頭後部的一種慢性毛囊性炎症性疾病,導致瘢痕疙瘩性增厚和瘢痕形成。

症狀體徵

在頸後發緣處或頭後部出現散在性針頭大毛囊性丘疹和膿皰,互相融合,漸形成不規則的瘢痕硬結或硬塊,有些地方有小的凹陷,可見有束狀頭髮穿出,膿液很少。自覺有輕度癢感。一般無全身症狀,病程極爲緩慢,常可遷延數年或十年之久。

疾病病因

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白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常伴有皮脂溢出、痤瘡和瘢痕疙瘩素質的男性患者。

病理生理

早期在毛囊周圍組織中有中性粒細胞浸潤,但也含有淋巴樣細胞、組織細胞和漿細胞,進一步發展爲毛囊周圍膿腫。較陳舊性損害顯示慢性肉芽組織,除了淋巴樣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外,並含有多數漿細胞。在毛囊殘餘處周圍往往還有很多異物鉅細胞,在鉅細胞附近有角蛋白顆粒。癒合時,可出現許多粗大的硬化性膠原束。

治療方案

注意保護局部清潔衛生。可經常用殺菌肥皂水清洗局部,可用1%新黴素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或馬齒莧煎液等溼敷,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並可較長期內服廣譜抗生素,有時抗生素與皮質類固醇同時並用有效。此外,亦可使用淺層X線放射治療。對頑固難治者,可切除後植皮。

特別提示

注意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可使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本病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常伴有皮脂溢出、痤瘡和瘢痕疙瘩素質(如潰瘍癒合往往局部產生肥厚性瘢痕)的男性。

枕部乳頭狀皮炎一般侷限發生於頸後發緣處或後頭部。疾病開始時,先出現局部散在性針頭大毛囊性的丘疹和膿皰,進而互相融合,逐漸形成不規則的瘢痕硬結或硬塊,有的地方有小的凹陷,間有束狀頭髮穿出,膿液很少。患者自覺有輕度癢或疼痛感覺,由於是毛囊周圍的化膿性炎症、膿腫,往往嚴重破壞毛囊,導致永久性禿髮。患者一般沒有任何不適,病程極爲緩慢,常可遷延數年或數十的之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