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庭 2015年06月24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神庭爲經穴名(Shéntíng GV24)。出《鍼灸甲乙經》。屬督脈。爲足太陽、陽明、督脈的交會穴。神,神明;庭,前庭。“腦爲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腦。穴在前額部,如腦室之前庭,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神庭,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髮際。屬督脈。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布有額神經分支和額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眩暈,驚悸,失眠,鼻淵,癲癇等。沿皮刺0.5-0.8寸。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處。正坐仰靠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仰靠坐位。神庭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頭部中線入前髮際0.5寸處取穴。

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處。正坐仰靠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枕額肌額腹之間→腱膜下疏鬆組織[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神庭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枕額肌額腹之間、腱膜下疏鬆組織。布有額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和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特異性

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

功用

寧神醒腦、降逆平喘

有清頭明目、寧心安神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頭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頭痛、耳源性眩暈、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淚囊炎、鼻淵、鼻衄、驚悸、失眠、癲癇、精神分裂症及高血壓、瘧疾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頭暈目眩,鼻淵,鼻鼽,流淚,目赤腫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張,癲狂,癇症,驚悸,失眠,淚囊炎,結膜炎,鼻炎,神經官能症,記憶力減退,精神分裂症。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配伍

本穴配列缺治頭痛;配上星、睛明、前頂、太陽治目赤腫痛;配三陰交、神門治失眠[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0.

神庭配上星、肝俞、腎俞、百會,有補益肝腎,滋陰明目的作用,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配攢竹、迎香、風門、合谷、至陰、通谷,有宣肺利竅,疏風清熱的作用,主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配兌端、承漿、有醒腦開竅,調陰和陽的作用,主治癲疾嘔沫。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

《普濟》:歧伯曰:凡欲療風,勿令灸多,緣風性輕,多則傷,宜灸七壯至二十壯;禁針,針即發狂。

《類經圖翼》:灸三壯,禁刺,刺之令人癲狂目失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