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散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蔘散

處方

幹葛二兩,人蔘、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藿香葉,各一分。

炮製

上件爲末。

功能主治

治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人蔘散

處方

幹葛60克 人蔘 白茯苓(去皮)各30克 木香 甘草(炙)藿香葉各15克

製法

上藥爲末。

功能主治

調中和胃,止嘔除煩。治脾胃不和,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侯。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人蔘散

處方

人蔘90克,陳皮(焙)90克,炙甘草90克,生薑(切片,焙)150克。

功能主治

補肺,溫肺。主肺氣虛損。

用法用量

上爲末,每服6克,滾開水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

人蔘半兩(去蘆頭),桔梗3分(去蘆頭),當歸3分(銼,微炒),烏梅肉1分(微炒),地榆3分(微炙,銼),艾葉半兩(微炒),黃耆半兩(銼),龍骨1兩。

主治

小兒一切痢久不愈,腹痛多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

人蔘半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芎半兩,厚朴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麥糵半兩(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半兩,草豆蔻3分(去皮)。

主治

脾勞,四肢羸瘦,腹中冷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用藥禁忌

忌生冷、油膩。

《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組成

人蔘1兩,厚朴(薑汁浸,炙)3分,白茯苓3分,木瓜3分,訶黎勒3分,木香3分,甘草1分(炙),草豆蔻半兩,乾薑半兩。

主治

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虛脹,痰逆,少思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生薑、大棗湯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

人蔘1分,木通(銼)1分,青鹽(研)1分,海金沙(別研)1分,莎草根(炒,去毛)半兩。

主治

沙石淋;妊娠子淋。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米飲調下。

製備方法

上藥除海金沙、青鹽外,搗羅爲散,合研勻。

《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

人蔘半兩(去蘆頭),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貝母1分(煨微黃),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主治

小兒傷寒,心胸煩悶喘促。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幼幼新書》卷十五引《莊氏家傳》

組成

人蔘(去蘆頭)1分,白朮1分,麻黃(去根節)1分,藿香葉1分,甘草(炙)1分,幹葛1分,石膏(透明)半兩。

功效

和氣止逆,止渴。

主治

小兒傷寒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加蔥白1寸,豉30粒,煎5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

人蔘(紫團者)2兩,甘草(炙)2兩,前胡(去蘆頭)1兩,五味子(炒)1兩,桔梗(炒)1兩,木香1兩,大腹(銼)1兩,益智(去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山芋1兩,烏藥1兩,蓬莪術1兩,沉香(銼)1兩,薑黃1兩,檳榔(銼)1兩,白朮1兩,檀香(銼)1兩,莎草根(去毛)1兩,藿香葉1兩,白芷1兩,丁香皮1兩半,京三棱1兩半,丁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白豆蔻(去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功效

上引肺氣,補氣。

主治

三焦俱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切),同煎至7分,不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藥以京三棱、烏藥、蓬莪術、白朮等4味細銼。別用陳曲末,同4味藥炒令黃色,去陳曲,同餘藥爲散。

《聖惠》卷六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麻黃3分(去根節),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通3分(銼),烏梅7枚(用肉,微炒),桔梗3分(去蘆頭),紫菀3分(洗,去苗土),桑根白皮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半兩,款冬花3分。

主治

肺臟痰毒壅滯,氣逆咳嗽,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五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柴胡1兩半(去苗),白茯苓1兩,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1兩,桔梗1兩(去蘆頭),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1兩,黃耆1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檳榔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3分,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主治

脾胃氣久弱,肌體羸瘦;或加勞氣,大腸不調,有時痰逆,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

人蔘(去蘆)、罌粟殼(去頂蒂瓤,蜜炙)、阿膠(蛤粉炒成珠子)、糯米各等分。

主治

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1兩分作4服。每服水1盞,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

《婦人良方》卷二十一

組成

黃耆1兩,人蔘1兩,草果仁1兩,厚朴1兩,附子1兩,白朮半兩,當歸半兩,白茯苓半兩,木香半兩,川芎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陳皮3分,良姜3分,訶黎勒皮3分。

主治

產後虛羸,脾胃乏弱,四肢無力,全不思飲食,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得效》卷三

組成

人蔘1兩,白芍藥1兩,栝樓根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茯神1兩,酸棗仁1兩,甘草(炙)1兩,熟地黃2兩。

主治

飲酒房勞,酒入百脈,令人恍惚失常。

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4大錢,水1盞,煎至7分,食後、臨臥溫服。

《聖惠》卷四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子芩半兩,桂心半兩,白朮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射干半兩,川升麻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石英1兩(細研如粉)。

主治

心氣不足,或喜或悲,時時嗔怒煩悶;或鼻衄,眼目黃赤;或獨言語,不自覺知。咽喉強痛,脣口乾燥,冷汗自出,驚悸心煩,面赤。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用藥禁忌

忌炙爆、熱面。

《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

人蔘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炒令黃),乾薑半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兩。

主治

小兒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薑少許,大棗1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千金翼》卷十六

組成

人蔘5分,當歸5分,天雄(炮,去皮)2分,前胡2分,吳茱萸2分,白朮2分,秦艽2分,烏頭(炮,去皮)2分,細辛2分,附子1兩(炮,去皮),獨活1分,防風3兩,麻黃(去節)3兩,莽草3兩,蜀椒(去目、閉口者,汗)3兩,桔梗3兩,天門冬(去心)3兩,五味子3兩,白芷3兩,芎1兩。

主治

一切諸風。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中熱者,加減服之。若卒中風、傷寒鼻塞者,服訖覆取汗,即愈。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雞峯》卷十五

組成

人蔘3分,麥門冬3分,沉香半兩,桔梗半兩,鱉甲半兩,當歸半兩,白朮半兩,生乾地黃半兩,芎半兩,赤茯苓1分,阿膠1分,甘草1分,青木香1兩,陳橘皮1兩,黃耆1兩,菊花1兩。

功效

生肌肉,活血脈,除百病,進飲食。

主治

婦人產前產後虛風上攻,頭旋目暈,四肢少力,手足顫掉,肌肉瘦瘁,胸膈痞滿,臟腑不調,狀如虛勞,春秋發歇,寒熱作時,口苦舌幹,心忪短氣,咳嗽上喘,多驚愛睡,昏沉睏倦,嘔逆痰涎,不思飲食,腹脅脹滿,皆可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老少可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聖惠》卷十八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芍藥1兩,柴胡1兩(去苗),白茯苓1兩,黃耆1兩(銼),牡蠣1兩(燒爲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1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主治

熱病後,虛勞盜汗,口苦,不得睡臥,四肢煩疼,舌幹卷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五十三

組成

人蔘3分(去蘆頭),地骨皮1兩,赤茯苓3分,麥門冬2兩(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銼),蘆根2兩(銼),葛根3分(銼),黃耆3分(銼),川升麻1兩,黃芩半兩。

主治

消渴,口舌乾燥,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淡竹葉20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方出《聖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八

組成

麥門冬1兩(去心),人蔘半兩(去蘆頭),黃耆3分(銼),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銼),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

主治

消渴,虛煩,口舌乾燥。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五十五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黃芩1兩,赤茯苓1兩,栝樓1枚,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

胃黃。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五十六

組成

人蔘(去蘆頭)1兩,茯神1兩,遠志(去心)1兩,赤石脂1兩,龍骨1兩,乾薑(炮裂,銼)1兩,當歸(銼,微炒)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白朮1兩,白芍藥1兩,熟乾地黃1兩,桂心1兩,防風(去蘆頭)1兩,紫菀(去苗土)1兩。

主治

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寤驚魘,腎氣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1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六十一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白朮3分,麥門冬1兩(去心),地骨皮半兩,熟乾地黃1兩,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生,銼)。

主治

癰穴後,膿水過多,致內虛體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遠志半兩(去心),當歸3分(銼,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細辛半兩,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防風半兩(去蘆頭),龍齒1兩,菖蒲半兩,茯神1兩,黃耆半兩(銼),白朮3分,熟乾地黃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

婦人血風氣,心煩驚悸,恐畏恍惚,神思不定,少欲飲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方出《聖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三

組成

人蔘3分(去蘆頭),白朮半兩,黃耆半兩(銼),茯神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麥門冬3分(去心)。

主治

霍亂吐利,汗出心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溫頻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十七

組成

人蔘3分(去蘆頭),黃連3分(去須),黃芩1兩,桂心半兩,栝樓根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主治

熱病,經吐下後,有餘熱,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十二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麥門冬半兩(去心),梔子仁半兩,茯神半兩。

主治

傷寒、發汗大下之後,餘熱不去,心中多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千金翼》卷二十四

組成

人蔘1兩,乾薑1兩,白芷1兩,甘草1兩。

主治

寒熱,瘰癧在頸,脈如杏李。

用法用量

先食服方寸匕,以飲送下,1日3次;少小半匕。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七十四

別名

麥門冬湯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石膏1兩,前胡2分(去蘆頭),子芩3分,麥門半兩(去心),葛根半兩(銼)。

主治

妊娠三兩月,傷寒壯熱,嘔逆頭疼,不思飲食,胎氣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淡竹茹1合,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附註

麥門冬湯(《活人書》卷十九)。

《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白朮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白茯苓半兩,木香半兩,芎半兩,草豆蔻1兩(去皮),白芍藥半兩,訶黎勒皮2分,桂心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高良薑2分(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

產後虛羸,脾胃乏弱,四肢無力,全不思食,心腹氣脹。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芎1兩,生乾地黃2兩,石膏2兩,甘草1兩(生,銼),知母1兩,黃耆1兩半(銼),黃芩1兩,前胡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赤芍藥1兩,枳實1兩半(炒微黃),川升麻1兩半,柏子仁1兩半。

主治

發背腫毒,寒熱疼痛,口乾心躁。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小麥百粒,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張氏家傳》

組成

人蔘1錢,貝母(去心,炒)1錢,款冬花1錢,半夏(水煮透,幹爲末,用薑汁作餅子,焙乾)1錢,甘草(炙黃)1錢。

主治

小兒虛熱,生涎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水4分,加杏仁2粒(去皮尖),同煎至2分,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半兩,栝樓根1兩,黃芩半兩。

主治

乳石發動,虛熱煩悶,痰飲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十三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赤茯苓1兩,神曲1兩(炒令微黃),麥糵1兩(炒令微黃),白朮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半兩,檳榔1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

傷寒後,脾胃氣不和,腹脹氣滿,噎悶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十四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黃耆1兩半(銼),熟乾地黃1兩半,肉蓯蓉2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五味子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柴胡1兩(去苗),桂心1兩,白朮3分。

主治

傷寒重病後,四肢沉困,肢體痠疼,翕翕少氣;或兩脅拘急,腰背強直,面少顏色,不能飲食,漸至虛羸。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5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當歸3分(銼,微炒),草豆蔻3分(去皮),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3分,大麥糵2兩(炒微黃),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主治

虛勞,脾胃虛冷,食不消化,腹脅氣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製備方法

上羅爲散。

《普濟方》卷三九五

組成

人蔘1錢,木香(炮)1錢,白朮1錢,白茯苓1錢,山藥1分,白豆蔻1個(炮),附子(炮)1錢,甘草(炙)半錢。

主治

小兒髒寒泄瀉。

用法用量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

人蔘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柴胡1兩(去苗),地骨皮3分,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芎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3分,赤芍藥1兩。

主治

虛勞羸瘦,身體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用藥禁忌

忌莧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