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 2015年04月20日修訂版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七種情志變化·七情

七情指七種情志上的變化。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在正常情況下,這是人類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 。七情是人體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感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纔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由於它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稱“內傷七情”。《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又包括某些內臟病變而繼發的病態情志活動。如《靈樞·本神》:“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喜爲七情之一。屬正常的情志活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70.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心在志爲喜。”《素問·舉痛論》:“喜則氣緩。”但暴喜無度,則可成爲致病因素。《靈樞·本神》:“喜怒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素問·陰 陽應象大論》:“暴喜傷陽,暴怒傷陰。”

怒爲七情之一。惱怒過度可引起臟腑氣血病變[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61.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暴怒傷陰”,“怒傷肝”。臟腑氣血病變可出現情緒急躁易怒。《素間·四時刺逆從論》:  “血氣上逆,令人善。怒。”《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靈樞,本神》:“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憂爲七情之一。憂慮過度可引起內臟病變[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2.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憂傷肺。”《素問,宣明五氣篇》:“(精氣)並於肝則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愁憂恐懼則傷心。”

思爲七情之一。思慮。《靈樞·本神》:“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思慮過度可致氣機鬱結,甚而傷及脾的運化功能。《素問·舉痛論》:“思則氣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思傷脾。”[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4.

悲爲七情之一。悲哀過度可傷髒氣。 《靈樞·口問》:“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而內臟病變亦可致易悲之症。《靈樞.本神》:“心氣虛則悲。” 《素問,宣明五氣》,“(精氣)並於肺則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6.

恐爲七情之一。因恐懼過度引致髒氣病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恐傷腎。”《靈樞·口問》:“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素問,舉痛論》:“恐則氣下。”內臟病變可出現氣怯驚恐。《靈樞·本神》:“肝肝氣虛則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75.

驚爲生理名詞。七情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7.

藥物配伍的七種不同作用·七情

七情(seven relation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 )指藥物配伍的七種不同作用。見《神農本草經》。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 。說明中藥配伍後藥效、毒性變化的關係[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單行

單行爲藥物配伍的七情之一。出《神農本草經》。指單用一味藥,以起應有的效能。如甘草湯、獨蔘湯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13.

相須

出《神農本草經》。兩種性能相類的藥物同用,以互相增強作用。如知母配黃柏[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0.

相使

出《神農本草經》。兩種以上藥物同用。一種藥爲主,其餘藥爲輔,以提高其藥效。如款冬花配杏仁[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0.

相畏

出《神農本草經》。利用藥物的互相抑制作用,以減少或抑制某一藥物的有害成分,而發揮臨牀效能。如半夏畏生薑,因生薑能抑制半夏的毒性[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0.

相殺

出《神農本草經》。一種藥物能消除另一種藥物的中毒反應,如綠豆殺巴豆毒[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0.

相反

出《神農本草經》。指兩種藥物同用可能產生毒性或副作用。如烏頭反半夏[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