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器
另外还有一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觉细胞,它们以类似突触形式与神经末梢相连,如视网膜中的感觉细胞,耳蜗中的声波感受细胞等。至于在同一感觉类型的范围内,对刺激强度(或量)如何编码问题,目前认为感受器可通过改变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来反应刺激的强度。
-
皮肤感觉
刺激皮肤所引起的感觉。触—压觉感觉器包括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压觉小体)、毛囊感受器以及游离神经末梢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系统,其重要机能就是感受刺激、传递信息并及时报警。痛觉作为一种警戒信号具有明显的保护意义,能促使个体采取回避措施,或激发一系列躯体和内脏反应(如胃痛时收腹蜷腿)。
-
适应
生物学:适应是当机体组织或器官对周围环境发生的迅速变化(即刺激),由最初的迅速发生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最后反应减弱或不再发生反应的现象。从个体发生来看,机体的感觉器官最易发生适应,特别是感受器部分。动物越高等,适应性越强。长期适应的结果是进化。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
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肌肉收缩,这称为牵张反射。肌肉受到牵拉时,螺旋状感受器兴奋,冲动经肌梭传入纤维传入脊髓,再经α-运动神经元传出,使其所支配的梭外肌纤维收缩。肌紧张是多突触反射,能对抗重力牵引,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进行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
微音器电位
微音器电位是指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的心理学家法沃(E.G.Wever)和布雷(C.W.Bray,1930)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把电极放在猫耳蜗附近并加音响刺激时,可以记录到与音波同形的电位变化,如果把这种电位放大输入扬声器中则可通过扬声器听到与所加声音相同的音响。这种有毛细胞具有许多不活动毛和一根活动毛。
-
M胆碱受体拮抗剂
主要品种目前主要应用阿托品的异丙基衍生物——异丙阿托品作用机制M-胆碱受体拮抗剂,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的M受体,故可对坑Ach及拟胆碱药的M样作用。相关出处新编药物学相关药品复方异丙托溴铵、富马酸托特罗定、酒石酸托特罗定、溴异丙东莨菪碱、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
侧线器官
侧线器官指圆口类、鱼类、两栖类在身体两侧由头到尾存在一种称为侧线器的机械感受器。向心性突触的传导介质现尚欠明。从毛细胞群施以低周波性振动刺激时,可以记录出在与内耳所见相同的微音器电位,但周波数为其2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由于具有极性相异的运动毛的两个细胞成为一对,而靠同一神经纤维所支配的缘故。
-
颈动脉窦
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如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管壁被扩张至一定程度时,感觉神经末梢兴奋而发放神经冲动。压力感受器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比非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敏感,此特点与正常机体内动脉血压的搏动性特点是相适应的。
-
冷觉与热觉
冷觉与热觉又称温度觉。温度变化作用于皮肤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热或冷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质而产生的感觉。刺激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引起热觉,低于皮肤温度时引起冷觉。在皮肤表面上,冷和热感受器成点状分布,总的是冷点多于热点,两者之比为4:1~人的面部皮肤对热和冷有最大敏感性,每平方厘米平均有冷点8~
-
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说
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背面,接近颈部脊神经及颈上交感神经节,又经颈内动脉(颈动脉丛)及脑神经与头部各器官相连,故主治头部疾患;针刺穴位时,有的刺到肌肉和肌腱的感受器或血管感受器,这是反射活动的感受器部分,传入神经有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
第六感觉
科学实验表明,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为“机体觉”、“机体模糊知觉”,也叫做人体的“第六感觉”。人体的“第六感觉”是指人们对内脏器官的感觉,是由于机体内部进行的各种代谢活动,使内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
咳嗽反射
喉、气管和支气管内壁粘膜上皮内的感受器能接受机械性刺激和化学性刺激,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特别敏感,支气管以下部位的感受器对化学刺激敏感。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冲动由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传至延髓,然后经传出神经到声门和呼吸肌等处,引起一系列协调而有次序的动作。
-
肺牵张反射
其次,为肺放气时所引起的吸气效应,也称肺放气反射,此反射当用力呼气才发生。50米/秒,中枢为延髓呼吸中枢,作用为调节呼吸频率,并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配合以维持呼吸节律性。当潮气量增加至800毫升,迷走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增加,才引起吸气动作抑制,认为在清醒人体,延髓吸气中枢的兴奋值较高。
-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又称深部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至肌、腱、关节等深部感受器,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后角,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至脊髓,经上行传导束上行至小脑,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
感觉神经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纤维集合而成,外包有结缔组织膜,膜中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和脂肪细胞群。外膜及内部的神经束膜中布有血管。感受器感受机体内外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中枢,引起感觉或反射。人体比较重要的感觉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等。
-
位置觉
位置觉是不借助于视觉和触觉等而感受、判断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或诱发姿势反射的本体感受性感觉。在无脊椎动物中,在节肢动物关节部所看到的触毛,即位置毛(德Stellungshaar),它是一种在肢体采取特定的姿势时与邻接部位接触能产生本体性的位置觉的装置,在功能上与哺乳类的帕氏小体相似。
-
总和
总和一般是在神经肌肉接头和突触的兴奋传递中进行,在反射中作为传导的一种特性的总和和易化都基于此。如上所述,总和可在终板电位、突触电位和感受器的发生器电位的阶段反应中见到,但是动作电位这种全或无的电位却不能由于总和再变大。由重复刺激引起的肌肉强直收缩是总和的一个例子,它是兴奋收缩耦合中的一种现象。
-
咀嚼
咀嚼肌包括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颞肌等,它们的收缩可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运动,这时,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磨粹食物。吸吮也是一个反射动作,吸吮时,口腔壁肌肉和舌肌收缩,使口腔内空气稀薄,压力降低到比大气压力为低0.98-1.47kPa(10-15cmH2O)。
-
主动脉体
主动脉体是一种血液化学感受器,为由上皮细胞构成的扁椭圆形小球,埋藏于主动脉弓区域血管壁的结缔组织中,直径约1~代谢率高,血流量大。在血液减慢、缺氧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H浓度过高或血液中加入烟碱、乙酰胆碱等药物时,此类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发生兴奋传入延髓,引起血压升高,呼吸加强。
-
刺激
〔1〕有关刺激的定义有许多说法,但一般的定义是:能在生物体内引起或诱导特异的生活活动或活动增强的外部作用因素。对个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虽也可进行直接刺激,但是在生物体内,它们是对由感受器和调节器传导或传递来的刺激进行反应(间接刺激)。另外麻醉与刺激相反,它是引起生活机能降低和消失的外部作用。
-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3)大脑的终端部分。这三部分共同活动实现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巴甫洛夫将此称为分析器.在医学领域,人能够对病因刺激、病理变化、药理作用等产生感觉,通过病员主诉和医生问诊,可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信息依据。
-
深部感觉
本体感觉又称深部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至肌、腱、关节等深部感受器,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后角,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至脊髓,经上行传导束上行至小脑,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
状态反射
状态反射是头部在空间位置的改变或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引起肌肉,特别是四肢伸肌张力变化的反射活动,在去大脑动物最为明显。当动物仰卧时,使耳石感受细胞受到刺激最大,则四肢的伸肌紧张性最高;由于这一反射主要由前庭迷路感受器引起,因而称为迷路紧张反射,此反射的主要中枢为前庭核。
-
心理脱敏
例如运动员对临场干扰刺激物反应过敏就会产生疼痛、惊慌、饥饿等不适感觉。在体育运动心理训练中,进行心理脱敏训练的主要机制是升高感觉阈限,减低对无关或有害刺激的感觉能力。便感受器暂时离开刺激对象、心理脱敏训练也可以在言语暗示下主动练习。言语暗示信息要具有使肌肉或神经放松的作用,或者使其离开敏感刺激。
-
侧线迷路系
侧线迷路系指水生脊椎动物的皮肤感受器的体侧侧线器是机械感受器,适于水流、水波、水压的变动即传播于水中的振动。相反,在水生动物中内耳迷路的听觉机能不发达,主要具平衡机能,但在发生学上证明它是起源于侧线的一部分,这些侧线器与迷路合称侧线迷路系。
-
耳蜗微音器电位
这种引起微音器电位的效应,被称之Wever-Bray效应。其成因很可能为神经纤维兴奋后产生的复合动作电位,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示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约在每秒3000次以内。微音器电位是毛细胞接受声波刺激而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之一。在听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
-
颈动脉体
动脉血液的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H浓度增加等,可以刺激化学感受器,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感受动脉血缺氧是十分重要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沿窦神经传导至延髓的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系统(主要)和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
嗅觉适应
嗅觉适应(olfactoryadaptation)指气味持续作用于嗅觉感受器,使嗅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特别强烈的气味(带有痛刺激的气味)会令人厌恶,难以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如对樟脑、桉树和丁子香酚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的适应,都会影响到另两种物质的阈限,这是一种交叉适应的效应,但并非普遍适应。
-
中枢性呼吸兴奋剂
中枢性呼吸兴奋剂是指主要作用于呼吸中枢及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性升高、呼吸运动增强的药物,如尼可刹米、回苏灵等。中枢性呼吸兴奋剂主要用于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异常而引起的中枢性呼吸麻痹,如昏迷。
-
吞咽反射
吞咽动作虽可随意开始,但此动作的完成过程是复杂的反射活动。第三期,食道的蠕动系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咽部及食道的感受器而反射地产生冲动。运动神经为舌下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而到达舌、咽、喉和食管等处肌肉。
-
听侧线系
听(感觉)棍与高等动物的运动、姿势、平衡有关的内耳前庭半规管和司听觉的耳蜗及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表常见的侧线,从系统发生上看,可以认为是属于同一系统的机械刺激感受器,把这些总括起来称为听侧线系。同样着眼于迷路时,则称为侧线迷路系。有毛细胞是次生感觉细胞,在支配神经与有毛细胞之间可有化学的突触结构。
-
胃的排空
在三种主要食物成份中,糖类较蛋白质的排空快,蛋白质又比脂肪类排空快。胃的排空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压力差的大小直接随胃内压而变化。另一方面,当一部份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后,由于食糜刺激肠壁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以及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抑制胃运动,则延缓胃排空。
-
RLC
RISCloadingcomplex(RLC):是一种促使RISC形成的复合物。RLC有方向性地调节小RNA双螺旋,为以后的RISC组装作好铺垫。R2D2部分是非对称性的感受器,为RISC组装调整好siRNA的方向。miRISCloadingcomplexes(miRISCs)的研究尚未报导,因为它的过程更为复杂,而且体外研究miRLCs的方法还没有建立。
-
内耳
概述:内耳:1.耳穴名;2.人体部位名。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画三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把耳垂分为9个区。骨迷路是颞骨岩部的骨性隧道,腔面衬有骨膜,由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组成;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为外淋巴间隙,充满外淋巴。
-
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simultaneouscontrast)指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感觉对比现象。
-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sensoryadaptation)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大部分感觉中都有适应现象。在听觉中适应现象很不明显,而痛觉则难以适应。感觉过程中的适应现象对人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
阈下知觉
阈下知觉(subliminalperception)指低于阈限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刚刚能引起生理效应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生理的刺激阈限。用条件反射方法确定的阈限值一般低于用口头报告法的获得的阈限值,它可能是生理的刺激阈限,而不是意识到的感觉阈限;
-
心理不应期
心理不应期是人的感受器官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抑制反应的时间。例如,假定某一感受器F对1秒的预备期作出预测反应并形成了习惯,那么在1秒以外的其它时间内再给予刺激信号,则不再作出反应,或者使反应时误差扩大。这种现象对研究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进行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篮球补篮意识的训练也会遇到类似问题。
-
胸部多线束均衡化X线摄影
概述:胸部多线束均衡化X线摄影(advancedmultiplebeamequalizationradiography,AMBER)是指一种X线束通过狭缝垂直扫描被照体,对胶片进行均衡曝光的用于胸部摄影的方法。每一个电离室单元的信息都反馈回位于球管前面的狭缝,用以调节X线束的强度,由分别与X线吸收器相连接的20个压电感受器完成反馈调节。
-
视交叉
双眼视神经纤维在此处进行部分性交叉,即双眼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至对侧。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视束
是指神经纤维经视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经束。自视交叉至大脑外侧膝状体节细胞止。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视放射
是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质的神经纤维结构。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视皮质
视皮质(visualcortex)为视路的一部分。位于大脑枕叶皮质的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全部视觉纤维在此终止,是人类视觉的最高中枢。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胃的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回、食管等外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贴骨肉的舒张。容受性舒张使胃腔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它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而胃内压力变化并不大,从而使胃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功能,其生理意义是显然的。
-
舌乳头
舌体粘膜上有密集的小突起叫舌乳头,根据其形态可将舌乳头分为4类:①丝状乳头:细而长,呈白色丝绒状,遍布舌体表面,由于其浅层上皮细胞不断角化脱落,并和食物残渣共同附着在舌粘膜的表面形成舌苔,健康人舌苔很淡薄。 ^^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
单突触反射
单突触反射指在仅由向中性神经元和离中性神经元两个要素组成,且中间只有1个突触的最简单反射弧上发生的反射。牵张反射是这种反射的代表,它的反射弧是由来自肌肉感受器即肌梭的Ia群向中纤维和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构成。一般说来,神经通路在途中只包含1个突触时,称之为单突触通路(monosynepticpathwap)。
-
姿势
姿势(posture)指生物,特别是动物身体所表现的一定体位形式。生物在维持一定姿势,进行活动时,大脑发出的命令通过锥体途径和锥体外路系统支配全身的肌肉,加之内耳平衡器和颈部等肌肉及关节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姿势反射),使全身形成平衡的姿势和动作。
-
刺形感觉小体
刺形感觉小体是毛状感觉小体的一种变形,指表皮壁特别肥厚的构造。起着味觉或触觉感受器的作用。前一种毛的尖端有小孔,从受器细胞伸出的绒毛的变形突起一直伸至顶端;分布于双翅目的唇瓣和跗节的,对气味有感觉;另外分布于蝗虫小颚须的,在食草选择上有作用。
-
触点
触点指在人等体表的感觉点中,特别指产生触觉和压觉者而言。触点分布在全身皮肤和开口部(口腔和肛门等)那种容易与外部接触的体表部(平均每平方厘米为25个),但在有毛部位而触点多位于紧贴毛囊的上部(距毛的某部0.2毫米),其感受器应是毛根部的游离末梢和神经篮(nervebasket)。
-
表面感觉
表面感觉与深部感觉相对应,指皮肤感觉而言。包括压觉、触觉、温度(温、冷)觉和疼觉。在皮肤上的感受器中虽尚可找出更多的种类,但从感觉方面来说,区分为上述五种已足。这种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感觉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特殊通路。